在《知否》中,大娘子身邊一等女使彩環,唯一能讓人記住的點就是暗中勾結康姨媽,給她通風報信關于盛老太太中毒之事。
事后,彩環被明蘭威逼供出康姨媽,大娘子不忍將她發賣,只把她送到莊子上做活計。
可在原著里,彩環的野心不止于此,還想當顧廷燁的妾室,卻因用心不善,被明蘭抓了個正著,隨后被顧廷燁打發到郊外莊子。
為什麼一個小小的丫鬟,卻能引起如此大的騷動?
01彩環的身份
明蘭出嫁前,盛家的丫鬟婆子們早已蠢蠢欲動,想著跟明蘭到侯府定有一番富貴。于是,人人都搶著報名,可明蘭心中已有人選。
除了跟隨多年的小桃、丹橘,以及房媽媽調教的四個綠,外加一個翠袖,大娘子還撥給明蘭一個彩環。
彩環是個杏眼桃腮的小美人,老太太看了第一眼,就一陣生氣,恨聲道:「也不知她安的什麼心!」
彩環是盛家的家生子,父母都在盛家做活計,而她也服侍大娘子多年,算得上二等女使,早已深得大娘子的信任。
為什麼彩環愿意換主,跟隨明蘭到侯府?難道只是想見識見識侯府的富貴嗎?
其實不然!
彩環一開始也不愿意跟過來,畢竟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可大娘子安排彩環陪嫁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她能替明蘭「分憂」。
而彩環進了侯府,見了這潑天般的富貴權勢,又見顧廷燁青壯英武,待明蘭又極體貼,她不免春心暗動。
畢竟,在明蘭之前,華蘭身邊的彩簪就是成功的典范。
當初華蘭出嫁,大娘子安排彩簪陪嫁。近十年過去了,彩簪被華蘭抬成姨娘,還生了庶長子。
所以,彩環看到彩簪的成功,她也動了心。何況是侯府的姨娘,就像她所說:「 便是出去當正頭娘子又如何?擋不住事的,也一樣遭人欺負,能有府里這般舒服。」
只可惜,彩簪的成功不可復制,而明蘭也不是華蘭。
在原著里,若眉怒懟彩環:「 我知道你心里端的什麼主意,不過想學陪嫁大小姐過去的彩簪姐姐,怕是太太也是這麼提點你的吧?
當初大小姐可是三年無出,還有個不好對付的婆婆,這才抬了彩簪,你如今憑什麼?太太的手還能伸這麼長?」
俗話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
生而為人,在這個世界上,最難的就是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知道自己是誰,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過好一生。
反之亦然!
02彩環的野心
在原著里,彩環在明蘭貼身丫鬟之間挑撥離間,被明蘭警告后心里憤憤不平。
彩環認為當初明蘭新婚燕爾,她不敢有什麼念想,可如今瞧著明蘭懷孕,想著她手指縫再緊,還能把爺們兒拘上大半年嗎?
若要給丫頭開臉,自己當是上上之選。誰知,這一日日過去,明蘭房里卻沒半點動靜。
以前,在盛家都說六姑娘脾氣好,性子柔,不想卻是蒙的,這醋壇子如此厲害,自己在明蘭身邊都一年了,依然不許自己進主屋,平日里連在主屋里奉茶灑掃都不許。
偏顧廷燁性子磊落,平日里從不多看丫頭們一眼,妄自己再如何打扮,濃妝艷抹,也不曾引得姑爺半分目光,叫她如何不惱火。
可彩環的心思被明蘭身邊的若眉拆穿,還提醒她不要動不該有的心思。沒想到,彩環對明蘭心生怨懟,跑去勾結外院的人。
彩環四處找靠山和幫手,想著能借力上位,還多次對小秦氏身邊的向媽媽透露澄園的情況。
這些事都被明蘭看在眼里,後來明蘭抓著彩環擅離職守的錯處,與她說明白。
可彩環卻不依不饒:「 夫人,奴婢心里是有些該打的念頭。可當初我在太太身邊服侍的,想著替太太盡忠,要好好服侍夫人,沒想...夫人卻不肯拿我當自己人,我這才有些多說的...」
明蘭彎低身子,一字一句道:「 你是個聰明的,進顧家門已過一截,如今府里到底是什麼情勢,你是真不知?我不喜歡外頭知道這院里的事,可這些日子來,從你嘴里漏了多少事出去,你自己心里清楚。」
除了幾個常要辦事的大丫頭,滿院的女孩都恭謹小心,絕少和外頭人交聯。每每小秦氏那邊的人來套交情,眾人都躲之唯恐不及。
可彩環卻明知故犯,一想到明蘭要發落自己,彩環高深哀求:「 夫人,我真知錯了,倘若夫人早這麼說,我定然不敢的!」
明蘭搖搖頭:「 你錯了順序,不是要我先信任你,你再來忠心,而是你要先叫大家伙兒信重,我再拿你當自己人的。」
其實,當丫鬟有點小心思很正常,若非做了過分事,明蘭大可以睜只眼閉只眼。但像彩環這種既不忠心,又滿腦子不當念頭的人,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所以,明蘭斷然不會留下她。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利益當前為自己著想是人性。
人也可以自私,但不能為利益而傷害他人。如果做人最基本的底線都丟失了,那注定得不到好下場。
03彩環的結局
明蘭喊崔媽媽帶著幾個婆子,準備將彩環押走。可彩環卻拿大娘子壓人:「 可我是太太叫來服侍夫人的,崔媽媽這麼攆了我,回頭太太問起我來,不知媽媽如何回答?」
不知什麼時候,顧廷燁站在身后,明蘭嚇了一跳,本來挑顧廷燁不在的時間處置人,就是省得叫他看見心煩。
顧廷燁臉上點滴不驚:「媽媽繼續說,該怎麼罰。」
崔媽媽面露難色,到底是盛家陪房丫頭,當著姑爺的面這般處罰,似乎落了盛家臉面,連明蘭也有些糾結,不知如何開口。
此時,彩環掙脫婆子的挾制,一下撲到顧廷燁腳邊:「 侯爺!求您開開恩,叫夫人別攆了我吧,以后我定然用心服侍。是盛家太太叫我來的呀,我若這麼離了去,以后奴婢的老子娘如何抬頭見人?」
崔媽媽急了,上前捉住彩環的胳膊,硬要把她脫開。誰知,顧廷燁地看著彩環,說了句:「 慢著,是你?」腦海中浮現某個黃昏,眼前這丫頭似乎給自己上過一次茶。
此言一出,崔媽媽立刻松了勁兒,彩環以為得了救星,頓時滿臉希冀,眉尖蹙得異常風情,抬頭正想說什麼。
誰知顧廷燁卻皺起眉,斥責道:「 怎麼又是你?上回不是和你說過,夫人有身子,聞不得脂粉味兒,嘉禧居上下俱不可涂脂抹粉,你今日怎麼又這副樣子?」
彩環傻眼了,張大嘴巴,糊著滿臉脂粉,愣在原地。
顧廷燁心頭不悅,面色冷峻,轉頭對崔媽媽厲聲道:「 這種屢教不改的東西,還留在府里作甚!攆到莊子里去,若再不聽話,直接賣了就是,岳母那里,我去說!」
崔媽媽如聞天赦,喜不自勝。兩個婆子也恢復了活力,當下一邊一個拿著繩子一把捆住,又堵住她的嘴,直挺挺地把人拖了出去。
其實,彩環的人生悲劇皆因她的 貪念。
一個人有欲望和追求是好事,可要是欲望過甚、貪念過大,這些念頭會在心里生根發芽,引導人步入深淵。
托·富勒曾說過:「貪婪與揮霍一樣,最終都會使人成為一小塊面包的乞討者。」
一個人的貪念過甚,追求超出能力范圍的東西,終將會被貪念反噬。
很多時候,人覺得活得痛苦,是因為追求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當你放下心里的貪念,踏實過好每一日時,那些不必要的痛苦將離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