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明蘭送墨蘭新婚禮物,一語道破墨蘭在梁家的處境

小九 2023/02/16 檢舉 我要評論

《知否》原著中,墨蘭出嫁前,明蘭尋思好歹姐妹一場,便拿了一對鴛鴦金鐲,足有七八兩,去送禮的同時順便提醒墨蘭一下。

然而,明蘭見到墨蘭出嫁前的狀況,只能用「一屋子的冷清」來形容。

既沒有姐妹兄嫂關照道喜,也沒有生母輕語囑咐待嫁事項。

見到這樣的光景,明蘭感慨: 有所得,必有所失。

墨蘭心知,永昌侯夫人原本看上的兒媳是明蘭,便以為明蘭嫉妒她嫁入高門,借著送禮來消遣她。

明蘭坦言,高門哪有那麼好攀,四姐姐有膽有識不懼怕,但我自認沒金剛鉆,就不攬這個瓷器活兒。

面對墨蘭的擰不清,明蘭也理解。畢竟墨蘭的婆婆當初看上的是自己,再者現在除了她,家里沒有一個人來看過墨蘭,墨蘭難免對她有看法。

但即使是這樣,明蘭還是不忘提醒她,高門不好進,梁家一個高門,上趕著找低戶盛家的女兒作兒媳,必定反常有問題。

并且明蘭還表示,就是因為知道梁家有問題,自己壓根就沒有想進梁家的意思,讓墨蘭放心,她不是來看她笑話的。

但沒想到,明蘭的好心提醒,卻換來墨蘭的一陣大笑,不就是梁家有一位了不得地表姑娘嘛!

她一臉傲色:女子生而在世,到哪不是「爭」,難不成低嫁就高枕無憂了?

原來墨蘭已經知道梁家有問題,已經明白永昌侯夫人找盛家的女兒,不過是替她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

還沒進門,自己未來的夫婿就有了妾室,而且那妾室還有了孩子,又仗著孩子逼著梁家讓給她說法。

不是厲害的角色,不是手腕了得,絕做不到這些,也絕不會讓堂堂永昌侯夫人頭疼。

顯然,墨蘭這一嫁過去梁府,注定不會是新婚燕爾,鬧不好是滿屋子的雞飛狗跳,而且是綿綿沒個絕期。

但墨蘭一意孤行,很決絕。

明蘭清楚墨蘭的秉性,她就是打主意想著將來如何翻盤。當初她的母親林姨娘,不就是翻盤最好的例子。

見墨蘭執迷不悟,明蘭只得耐心分析,這當初林姨娘再怎麼翻盤,到底還是跟王大娘子不一樣。

父親再喜歡林姨娘,王家老太太能送陪房過來幫襯,王家舅老爺能寫信過來提點,誰也越不過王大娘子去。

就是如孫秀才一般混賬的,還有個得力娘家助淑蘭脫離苦海,另覓良緣。

可是高嫁就難了,盛家低于梁家,萬一墨蘭在梁家受欺負,盛家的話在梁家能不能管用就不好說了。

再者最大的問題,墨蘭為了嫁進梁家,已經得罪了盛府全家,先不說盛家的話在梁家管不管用,將來墨蘭需要娘家撐腰時,盛家還有誰愿意愿意為她撐腰都是問題。

明蘭話說到這里,對于墨蘭已是仁至義盡了。聽與不聽,還是在于她自己。

古代按禮數,嫡女在家中地位尊貴,婚嫁也該比庶女嫁得好,可墨蘭偏偏咽不下這口氣。

在林姨娘的言傳身教下,她一肚子的心高氣傲,她妄想通過 嫁入高門,一朝烏鴉變鳳凰,氣死那些嫡女們。

墨蘭以為,在盛家她過得比嫡女好,那是她母親「爭」來的日子,等她到了梁家,她一樣可以「爭」來好日子。

為了「爭」來好日子,盛府被墨蘭攪了個天翻地覆,前前后后多少人遭殃,包括她的母親林姨娘。

明蘭最后說了一句,「但愿姐姐覺得值」。

墨蘭後來在梁家,一如既往地「爭」,但她爭來爭去,最終沒有爭出什麼,反而日子越過越糟心。

借用盛老太太的一段話: 人活世上,總有遂心和不遂心,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莫要強求,要惜福隨緣,不能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為人處世,第一要緊的,是要學著明理知事,不可一味心高氣傲,強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要知道,你的強求強爭,會給別人帶來傷害和損失,而你自己,也會因為貪念迎來反噬。

凡事有所得必有所失,墨蘭在梁家的處境,其實早被明蘭一語道破。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