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命」。
這句話是不是聽著很耳熟,我們周圍常常聽到這種聲音,它可以讓人在困境時得到稍許的安慰,也能讓人給自己的不幸遭遇找到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認為一切都是命運使然,是前生注定,自己斗不過命,所以無需再努力了。
也有一句話說, 人定勝天,認為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改變命運。
看過《知否》后,我最喜歡的還是明蘭說的那句話: 「把自己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老天爺的吧。」
自己想要的生活,想達到的目標,不能等著別人饋贈施舍,自己首先要做出努力,然而自己努力后仍沒有結果的,就沒必要再執著了。
在《知否》里,有出身尊貴,卻把生活過得一地雞毛,哀怨半生的人;有恰逢好運,卻把抓到手的好牌打得稀巴爛的人;當然也有命運不濟,卻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好好經營,最終幸福美滿的人。
說到這個,有人肯定會把《知否》里面的人物對號入座,肯定會想到那個整天笑嘻嘻,卻滿肚子算計,兒孫滿堂讓人羨慕的賀老太太。
其實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并不只有她,還有一個小女孩,就是蓉姐兒。
1,
在《知否》電視劇中,蓉姐兒是個幸福的孩子,雖然攤上個想要利用她攀附權貴的娘,但親爹顧廷燁對她還是當掌上明珠般疼愛。
帶著她四處奔走,只為了讓她快樂,給她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優越的讀書環境,連后媽都是她自己選的。
但是看了原著后才發現,蓉姐兒根本就沒有這麼幸福,她從一出生就被嫌棄,被拋棄,是一個被人嘲笑的尷尬存在。
蓉姐兒雖然說是顧廷燁的長女,卻是外室朱曼娘生的,曼娘沒有身份,蓉姐兒當然也入不了顧家的族譜。
而顧廷燁面對蓉姐兒這個第一個孩子也沒有多興奮,深入骨子里高貴讓他覺得只有高門貴女才配做他顧廷燁的妻子,只有跟妻子生的孩子才是最應該受疼愛的。
顧廷燁離家出走后,曼娘把最保險的兒子帶在身邊,天南海北的尋找顧廷燁,卻把蓉姐兒丟在顧家,讓她成為一個尷尬的存在。
顧家人對顧廷燁都嫌棄得不行,怎麼會善待她的女兒,還是個拿不上台面的私生女。
蓉姐兒在顧家會過什麼樣的日子,曼娘應該會知道,顧廷燁也清楚,可并沒有一個人為了她改變自己的心意。
在顧家待的幾年,蓉姐兒跟著秋娘和紅綃在偏僻的小院兒生活,吃著殘羹冷炙,受盡白眼和嘲諷,從一個敢搬起石頭砸大缸的火爆脾氣,變成了總是躲在人后,一句話都不敢說的怯懦孩子。
蓉姐兒的改變是受周圍環境所迫,也是一種自保。
蓉姐兒的骨子里有跟顧廷燁一樣的暴脾氣,可是她在顧家的處境要比顧廷燁艱難的多,顧廷燁敢橫沖直撞,到處闖禍甚至對父親和親友不敬,是因為他有顧家嫡子的身份,無論如何顧家都是他的家。
可蓉姐兒不同,顧家人本來就不喜歡顧廷燁,更不會可憐她這個沒有身份的私生女,為了在顧家生存下去,她必須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當然顧家人也不希望看到她多麼健談招人喜愛有出息, 所以收起自己的棱角,把自己變成無害又沒威脅的物種,才是蓉姐兒唯一能活下去的出路。
2,
蓉姐兒躲在秋娘的身后,在顧家生活的幾年并不快樂,可作為父親的顧廷燁,在站住腳跟回來后,并沒有立馬把她接到身邊。
此時的顧廷燁并不只是蓉姐兒的父親,他身邊還站著個比蓉姐兒更重要的人(他真正的妻子,盛明蘭)。
明蘭把蓉姐兒接到澄園,紅綃提出蓉姐兒多年沒見父親了,要住在顧廷燁的身邊,可明蘭早就命人收拾了一處院子安置她們,顧廷燁也當面拒絕了這個請求。
蓉姐兒依舊跟著秋娘和紅綃居住,雖然多年未見,她的父親顧廷燁并沒有想彌補這些年的虧欠,依舊把她推得遠遠的,跟自己的新婚妻子享受二人世界的快樂。
自從進入侯府后,蓉姐兒再沒有見過曼娘,她當然十分想得到顧廷燁的父愛,每次顧廷燁回家,她都會躲在遠處偷看。顧廷燁帶著明蘭出門巡查名下的莊子幾天沒回來,她每天都在府門口的大樹下等著。
雖然在顧廷燁的面前,她不敢也不會表達,但她內心對父親的敬愛一直都在。
因為明蘭的存在,顧廷燁對蓉姐兒一直都很冷淡,要說蓉姐兒的心里對明蘭沒有一絲的恨意,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即便明蘭對她很好,好吃好喝的待著,綾羅綢緞的堆著,命人前呼后擁的伺候著,蓉姐兒對明蘭依舊沒什麼感激之情,在明蘭的面前,她流露出的一直都是恐懼和排斥的神情。
直到明蘭送她去了學堂,老師告訴她不管以前如何,以后如何,別人現在對你好,你就應該心存感激,這樣才能留下別人的好。
聽了老師的教誨,蓉姐兒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處境和生活方式。
自己的出身已經決定,過去的并不能改變,明蘭是顧廷燁新娶的妻子,即便沒有明蘭的存在,自己的親娘也不可能成為顧廷燁的妻子,自己也做不了侯府的嫡長女。
明蘭作為侯府后院的當家人,她對蓉姐兒的好直接關系到蓉姐兒的切身利益,即便是父親很疼愛自己,可后院是明蘭說了算,她要是想為難蓉姐兒,簡直太容易了。
現在作為繼母的明蘭對自己很好,受了別人的好,就應該感恩,這樣才能長久的留下這種好。
于是蓉姐兒開始改變,在明蘭和顧廷燁的身邊有問必答,落落大方,沒有小女兒般的撒嬌嬉鬧,多了些大家閨秀的知書達理。
蓉姐兒進入侯府在小秦氏的手底下討生活,養成了膽小畏懼的性格。被明蘭接到身邊后,周圍的環境改變了,人也變了,她雖然沒有得到想要的那種父愛,但至少明蘭對她很友好。
于是她又改變了自己去適應明蘭的好,守住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生活中也是如此,環境的確能改變一個人,想要過得好,就必須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
3,
蓉姐兒之所以能成為明蘭最寵愛的女兒,弟弟們敬重的長姐,侯府受人敬重的長女,是因為她做出的一個重要的選擇。
顧廷燁成婚后,朱曼娘也沒有放棄對他的糾纏,帶在身邊的兒子,留在侯府的女兒,都成了她和顧廷燁之間連在一起的繩索。
顧廷燁勸她為了孩子的前程考慮,把昌哥兒交給他,曼娘說什麼都不愿意,說昌哥兒是她的命根子;明蘭說只要曼娘愿意,她會收下昌哥兒,交給常嬤嬤撫養,曼娘說她蛇蝎心腸想拆散她們母子。
曼娘一直想的就是用昌哥兒來換取自己進入侯府的機會,她責罵蓉姐兒只顧自己享受侯府的榮華富貴,不管親娘和親弟弟的死活,她叫蓉姐兒去求,去哭,去鬧,去給自己爭前程。
沒想到蓉姐兒只說了兩句話,就斷了曼娘的念想。
「你若覺得我在侯府享受榮華富貴是沒良心,那我跟你一起走吧!」
「你口口聲聲地說弟弟是你的命,你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可你有沒有想過怎麼樣才是真的對他好?」
此刻的蓉姐兒已經不是個只懂得聽話就是好孩子的小姑娘,她學會了計算利弊得失,學會了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衡量做什麼樣的事情才有價值。
或許有些人會說,這樣的孩子太勢利,沒良心,即便曼娘再不好也給了她生命,她不應該這麼無情。
可也正是因為她足夠清醒,才沒有一味地愚孝。她知道無論自己的親娘如何糾纏,顧廷燁都不可能再要她,自己既然沒辦法讓曼娘放棄,只能選擇明哲保身。
蓉姐兒拒絕了曼娘的要求,還感謝明蘭愿意為昌哥兒考慮,給他機會,她的表現讓明蘭都覺得很吃驚。
此刻的蓉姐兒已經選擇了站位。
侯府被圍的時候,侯府內院出了奸細,明蘭手下的一個丫頭對外人透露了明蘭大兒子的藏身之所。
當小秦氏派過去的人挨個房間去搜,準備要殺死團哥兒時,蓉姐兒把剛剛會爬的團哥兒藏在了床底下。
當壞人破門而入時,她又拿出了骨子里的那股狠勁兒,跳到壞人的脖子上,拔下頭上的簪子狠狠地扎對方的臉。
壞人一把揪住她的頭髮,可是她死死地鎖住壞人的脖子不松手,最終被扯下一把頭髮連帶一塊頭皮。好在明蘭帶人及時趕到,救下了她和團哥兒。
明蘭看著順著額頭流下鮮血的蓉姐兒,滿臉心疼,連聲夸贊她是好樣的。從此后,蓉姐兒也成了明蘭最寵愛的女兒。
4,
蓉姐兒不能決定自己的身世,還被親娘送進侯府受盡白眼,但她最終還是給自己掙到了一個好的生活和前程。
這其中當然有好運氣能碰到明蘭這麼個明事理的好繼母,最主要的還是她努力的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
當你不夠強大的時候,要學會適應環境換取生存下去的機會;當你受了別人的恩惠時,要學會感恩;時刻保持清醒,不被感情沖昏頭腦,足夠理智,這樣才能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做出最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