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夢華錄》《清平樂》這三部古裝劇,哪個髮型最還原歷史

小九 2023/05/06 檢舉 我要評論

《知否》《夢華錄》《清平樂》這三部宋代古裝劇,哪個髮型做的最為還原歷史?

明蘭給蓉姐兒梳的同心髻,符合宋朝歷史嗎?

明蘭三下五除二的就給蓉姐兒梳好了一個漂亮的丸子頭,在宋朝,這種髮型有另外一種叫法,那就是同心髻。

因為打理起來非常方便,所以在那時也很流行。它是由朝天髻演變而來的,但是步驟要比朝天髻簡單許多。

首先只需要將頭髮綰到頭頂,再編扎成一個圓形發髻,最后用簪子固定即可。

所以就算那時候沒有先進的盤發技術,人們憑借自己的一雙巧手,還是做出了各式各樣精致的髮型。

宋朝人不喜歡披頭散發,她們把頭髮高高盤起來,既簡約利落,插上簪子又顯得雅致美觀。

朝天髻始于五代,盛行于宋代,它的由來是蜀國的后妃李艷娘為了和花蕊夫人爭寵,而設計出來的。而同心髻由它演變而來自然是符合宋朝歷史的。

婚后的明蘭梳的也是同心髻,作為當家主母,她的髮型比蓉姐兒的更大氣,因為加入了一些假發,所以顯得更加飽滿圓潤。

此時明蘭整個人的氣場,也完全不同于在盛家閨閣時唯唯諾諾的樣子了。

《知否》是大家的老電子榨菜了,它的服化道沒的說,服裝是在宋朝服制的基礎上改良的,髮型基本還原。

在宋朝,除了同心髻,最常見還有包髻,這個在《夢華錄》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孫三娘大部分時候都是以包髻出場的。

是將發髻梳好后,用對角折疊的長方形頭巾包起來。

而布料的選擇也十分多元化,經濟實惠的棉布、絹布,或者豪華精致的真絲、錦緞,甚至年輕的姑娘還常用鮮花或珠寶做裝飾,而中年婦女的包髻造型會更加簡約優雅。

而《夢華錄》中趙盼兒的髮型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堪稱人間絕色的她,在青樓目送顧千帆時,梳的就是雙鬟髻,是中空如環形的一種發髻。因為趙盼兒是未出嫁的少女,所以發式更加俏麗活潑。

同樣有著宋朝背景的《清平樂》,除了劇中神還原的歷史人物畫像,曹皇后梳的兩博鬢也是有歷史記載的,是當時上流社會婦女的一種髮飾,

下垂過耳,鬢上飾有花鈿、翠葉之類的飾物,說白了就是假發的一種。

另外徽柔小時候梳的是三個小髻,那會的女孩子多梳雙丫或三丫髻,

甚至劇組細節到在她的發髻上挽了,帶珍珠的粉色絲帶,這小公主簡直是從畫像中一比一復刻出來的。

這麼看來,這三部劇的還原程度都還不錯,制作精良的古裝劇還是會被記住的,影視人加油啊

墨蘭出嫁前的零花錢有多少?

明蘭管家時,發給林棲閣的月錢一共是18貫,分別是林噙霜,長楓和墨蘭的。

按照宋朝一貫錢等于一千文銅錢,18貫折合成人民幣也就是3萬左右,那墨蘭拿到手的至少也有一萬塊錢,這大戶人家的閨女就是命好,不用工作還可以免費領錢。

別忘了這才只是零花錢,加上墨蘭在家中的受寵程度和盛維大伯伯給孩子們送的禮來算,墨蘭在盛家過的是錦衣玉食,

一個庶出的女兒都能過成這樣,足以見得盛家的日子有多富貴。

說到這里寶子們可能就會好奇了,墨蘭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那這麼多的零用錢,她是怎麼花出去的呢?

這個在劇中也有體現,雖然墨蘭不常出門,但是她可以讓丫鬟外出給她帶日常所需的胭脂水粉,以及簪子首飾等等。

大戶人家的閨女更注重外表妝容,所以嫡女如蘭提到的桂花頭油,墨蘭也不能缺了。

再加上日常服飾穿搭,林噙霜也會給墨蘭買來京城中最時興的顏色款式,總之墨蘭一個庶女比嫡女過的不知好上多少倍。

一個五品京官家里就過的這麼奢侈,再看看永昌伯爵的嫡子梁晗,他是京城中的有頭有臉的紈绔少爺,和年輕時候的顧二有的一拼,

雖然他不常出入煙花柳巷,但是也沒少收通房,甚至在娶了墨蘭以后,小妾是成群的納進門來。

墨蘭從小就被林噙霜教育著如何以色事他人,在管家理財方面卻是絲毫沒有教過半點,所以母女倆對金錢的揮霍程度 是一樣的。

林噙霜不僅被盛紘寵愛萬千還執掌著管家權,她以為自己可以拿捏盛紘一輩子,所以什麼都是挑最好的來。然而在墨蘭出嫁時,她那128抬的嫁妝里,估計有一半都是拉菲草填滿的。

婚后為了討梁晗的歡心,以及給春珂送補品,墨蘭花錢就像流水似的,所以後來她被梁晗發現真面目后,不僅失了丈夫的心,也沒有多少錢可以支撐。

墨蘭月例前后的對比,也正是她走向落魄的表現,好好的一副牌最后打了個稀巴爛。

明蘭媽的銀鐲子,嫣然媽的金簪,顧二媽的禁步,《知否》中亡母留給孩子們的遺物,都暗含了什麼寓意?

首先是嫣然母親的簪子,在金明池邊的馬球賽上,這個金簪被當做了比賽的彩頭。

嫣然看到簪子時,一心想要拿回來,而這時好閨蜜明蘭就通過一場馬球賽幫她贏了回來。

所以這個簪子也是明蘭品質和優秀的展現,畢竟她不可能一輩子藏拙,雖然事后被盛紘教訓了一頓,但為好朋友爭回亡母遺物,絕對是明蘭引以為榮的一件事。

其實從這個金簪的材質就能看出來,嫣然是富家大戶的孩子,因為那會貧困人家能用的起的就只有骨制或者木制的簪子。

這個作為陪嫁的金簪是非常貴重的物品,要不是嫣然母親去世后被偷賣,它肯定會一直被好好收藏起來的,甚至會像明蘭母親留給她的銀鐲子一樣,隨著嫣然出嫁,再繼續陪嫁給下一代的子女。

衛小娘是被家里人賣到盛家的,所以生活上自然也是十分清苦,就連陪嫁來的東西也不值幾個錢。

她本來就是不爭不搶的人,所以在盛家是艱難度日,為了買炭,只能典當嫁妝,而這個銀鐲子就是衛小娘最后一件嫁妝了,要不是小小的明蘭機智,銀鐲子早就被倒賣八百回了。

後來小蝶被冤枉偷盜,衛小娘就把這個鐲子給了她,也正是小蝶珍視這個遺物,最后她才會物歸原主,讓這個鐲子陪著明蘭一起出嫁了。

雖然銀鐲子和明蘭的嫁妝比起來是九牛一毛,但在明蘭心里這就是無價之寶。

最后是顧二母親的陪嫁品禁步,因為曼娘偷偷賣到當鋪里,又被常嬤嬤贖了回來,所以才有了顧二看清曼娘真面目這出好戲。

禁步是當時大戶人家的女子才會佩戴的飾品,一是系在腰間壓住裙角,二來還有著約束行為舉止的作用,和步搖的功能比較類似。

而曼娘也正是相中了這個禁步的價格不菲,所以才賣了還錢。

其實曼娘賣的嫁妝除了禁步還有很多,但當時顧二看到這堆被贖回的寶貝時,還沒反應過來,倒是第一眼看到這紅珊瑚的禁步,就知道是他亡母的遺物了。

所以聰明的常嬤嬤也是在有了物證后,才揭露了曼娘的骯臟交易。

從這以后顧二也真正的放棄了曼娘,後來他能娶到明蘭,這中間可少不了常嬤嬤的助力。

所以無論是明蘭,顧二還是嫣然,正是他們對亡母遺物的重視,才有了后面精彩的故事,這不僅僅是一個物件,也在她們的人生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