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三段幸福婚姻,赤裸裸地告訴你,男人娶妻的真實目的

小九 2023/03/15 檢舉 我要評論

莫言說,男人接近女人的目的,不過是圖兩樣東西:要麼圖你年輕漂亮,要麼圖你的身子。如果你一樣也不占,人家也不缺個累贅。

看《知否》電視劇時發現,有身份有地位的俊美公子哥齊衡看上了明蘭,吳大娘子挑兒媳婦也看上了明蘭,賀弘文只在祖母的引薦下見了明蘭一次,就死心塌地的等著她,顧廷燁以朝廷新貴的身份拿著程咬金的斧頭半路殺出來公開追求明蘭。

那麼多人都愛明蘭是因為啥?她父親只是個六品小官,她只是個身份卑微的庶女,就算養在祖母身邊,也抬高不了多少身價。

她贏在哪?

溫柔嫻淑,蕙質蘭心,才高八斗?

都不是。

她贏在年輕貌美,贏在自己的身子上。

看了原著對明蘭的描述后,就更堅定了這個想法。

原著中連齊衡的父親齊國公都說,以明蘭的姿色,做個側妃都可以。

在盛家讀書的李郁為了多看明蘭兩眼,每次都能吃掉盛老太太半碟子點心才告辭,兩只眼睛練成了透視眼,明蘭躲在屏風后面她都能看到。

婚后生了倆娃的明蘭陪顧廷燁去郊外踏青,只是沖問路的樵夫笑了一下,人家差點跌進身后的懸崖,嚇得顧廷燁趕緊給她戴上帷帽。

可見美貌果然是資本。

無所圖的愛情都是欺騙,一見鐘情不過是見色起意,日久生情不過是權衡利弊。

可愛情就是愛情,不是婚姻,婚姻可能起源于愛情,也可能起源于別的目的,但婚姻想要幸福,真的跟愛情無關。

1,

盛纮一直壓著長柏的親事,直到他成功考取進士,有了身份再說親。

王若弗早就看上了大姐姐家的外甥女康允兒做兒媳婦,可剛提個頭就被盛纮否定了。

「我這輩子能進中樞也就到頭了,最多混個正四品榮休,柏哥兒若無岳家提攜,以后的前途也不大。」

盛纮根本看不上日漸敗落的康家,王氏想著外甥女秀外慧中,又知書達理,彼此知根知底,對盛纮選的海家姑娘一點兒都不滿意,被盛纮罵慘的王若弗哭著跑到老太太跟前兒求安慰。

「老爺不是空穴來風之人,那康家如今到底如何了?雖說康家與我家也是姻親,可到底不如柏哥兒的前程要緊。」

「你想幫襯康家一二是好心,可姊妹再親也親不過兒子呀!回頭長柏出息了,誥命封號也少不了你的。」

王若弗雖然想跟姐姐家親上加親,可有遠見的盛纮和老太太都覺得長柏應該找個更好的岳家,能夠在仕途上給他依靠給他幫助的人。

長柏年紀輕輕就中了舉人,有個剛升了五品的爹,有個忠勤伯府的姐夫,還有個體面的舅家,這些都是他的資本,連海家那樣的書香清貴也不敢小覷。

盛家在攀爬,長柏也處于上升期,這個時候結婚不是為了親情,也不會因為愛情(他應該都沒談過戀愛),他要找的是個強有力的隊友,兩人組隊打拼更輝煌的明天。

果然海氏嫁到盛家后成了長柏的最強助力。

對內,海氏在婆婆王若弗面前說話做事滴水不漏,圓滿周到,還能輕易滅了林小娘盤踞在盛家二十幾年的勢力,收攏盛家內院的大權。

對外,海氏待人接物樣樣都做得極好,給長柏撐足了場面。

孔嬤嬤早些年就跟盛老太太提過,海家的二小姐德容言功都不差,能得到孔嬤嬤贊許的姑娘,海氏的確是有幾分功力的。

有次盛家闔家團圓過年,又恰逢老太太大壽,盛家擺了三日的流水宴,又有唱堂會,邀雜耍,僧尼念經祈福,前后有五六十戶人家來拜壽。

每家什麼來歷,上門的女眷什麼輩分,該怎麼稱呼,擺座位是怎麼排序,哪幾家素日不和,不該坐一起;哪幾家有姻親,血親,轉折親,該坐一起;有幾位老夫人聞不得什麼香,有幾位夫人吃不得什麼;前頭車馬該怎麼停放,喂養飼料,招呼小廝車夫,里面婆子該怎麼迎客,安置丫鬟,貼身舞間,等等等等,各種瑣碎。

海氏居然鬢發都沒有亂一絲,汗都沒有沁一點,始終小的那樣得體親切,輕輕松松安排的里里外外周全完美,一邊在門外向十幾個婆子分毫不亂地吩咐下去,一邊還能到筵席間給老太太們布菜,說笑話湊趣兒,多少老誥命夫人都夸贊。

海氏自己是個強隊友,身后的娘家也成了長柏的最強助力,長柏所在的翰林院,里面大多都是海氏家族的門生,自然會對海家女婿照顧有加。

長柏就是上層男人的代表,他們這種人選妻子,其實就是在選隊友。

顧廷燁費盡心思也要娶明蘭也是如此,只有明蘭才能應對顧家那一攤子事情,抵擋來自侯府的明槍暗箭。

2,

上層男人娶妻是選隊友,那中層男人呢?

賀弘文這樣的經濟適用男,在什麼時代應該都是中層男人的代表。

他當初死心塌地等著明蘭長大,一是因為明蘭人美心善他很喜歡,二是因為明蘭很合適他。

盛家雖然官職不大,但姻親隊伍卻很龐大,有錢的有權的都有,明蘭雖然是個庶女,但她深受祖母的寵愛,無論是盛纮還是長柏和海氏對明蘭都很疼愛。

以賀家的地位,高門嫡女他高攀不起,小門小戶的女子又瞧不上。

像明蘭這樣出身還算不錯,盛家又能給賀弘文一定的依仗,明蘭從小跟著祖母學管家理事的本領,即便是分家了,也能幫賀弘文料理好家里的事務,照顧生病的婆婆。

這樣的妻子就是賀弘文最好的選擇。

可後來出現了曹錦繡,明蘭就不是賀弘文的最優選了。

賀老太太又重新給賀弘文尋了一門親事,找了個武將家的女兒。

面對死皮賴臉的表妹兼貴妾,牛皮糖一樣見天來打秋風的曹家親戚,不著調不靠譜舍了兒子也要幫襯姐姐的婆婆。若是那種斯文端莊的弱小姐進門,家里不但要雞飛狗跳,夫妻也早反目成仇了。

只有性子糙,脾氣爆,出手狠,殺伐決斷不留情面的人才能鎮得住場面,而且武將家的嫡女,門第也過得去,岳家雖然官階低了些,也能給賀弘文一定的依仗。

這樣的妻子,這樣的岳家才是賀弘文的良配。

她前腳剛收拾完袒胸[露.乳]勾引賀弘文的貴妾曹錦繡,狠狠地扇了耳光,踹了幾腳,罵了許多難聽話,還換了她身邊的伺候丫頭,一切搞定后,心情大好的她還能回屋給丈夫倒酒添菜,有說有笑,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一面告知遠行歸來的丈夫最近家中發生的大小事務,一面還能給出合理建議。

賀弘文的妻子無論是對內管家還是對外應酬都是一把好手,幾乎能當半個家,賀弘文對她也極為信重。

賀弘文對妻子和孩子體貼溫柔,夫妻兩個相敬如賓,互相敬重,日子過得富裕平靜且忙碌。

雖然賀弘文并不愛妻子,妻子的心底住著的也一直都是那個說要娶她卻沒能從戰場上回來的少年郎,但兩人依舊能把小日子過得很好,還生了一兒一女。

中層男人娶妻子,是為了找個好幫手,愛情是一回事,婚姻是另一回事,一個好的幫手即便沒有愛情,也能讓婚姻生活平靜幸福。

3,

結婚一定要從一而終嗎?

好像大多數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勸和不勸離,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親,我們常聽到的都是這些。

可如果遇到真的過不下去,活不下去的婚姻,分開也能拯救一個人,以前叫既入窮巷應及時掉頭,現在叫及時止損。

明蘭老家的堂姐淑蘭,是宥陽有聲望有地位的第一首富的女兒,母親給她找了個身份尊貴的秀才老公,可婚后的生活卻沒有想象中那樣美好。

大家心目中能考取功名的讀書人應該都是謙謙有禮,有情有義之人,畢竟那麼多圣賢書讀下去,應該也能洗下腦子。

可淑蘭的丈夫孫秀才卻是個典型的斯文敗類,整日說別人「有辱斯文」,其實最有辱斯文的就是他了。

淑蘭帶過去的嫁妝,直接讓孫秀才母子從貧下中農躋身到上流社會的富貴,每日不但能吃香的喝辣的,還有一群下人可以使喚。

可淑蘭給孫家提供了這麼多福利,并沒有得到回報,甚至連平等公平的待遇都沒有得到。

孫秀才為了一個妓女對她又打又罵還要休妻,淑蘭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只能哭著受著。

這樣的孫秀才就是妥妥的渣男一枚,好女子嫁給渣男多半是去扶貧了,淑蘭是這樣,孫秀才后面娶的寡婦也是這樣。

淑蘭養活了孫秀才母子三年,最后還舍掉了一半的嫁妝才逃出來,寡婦也是帶著銀錢田地嫁給孫秀才,每日供他出去跟狐朋狗友喝花酒。

孫秀才被寡婦打得抱頭亂竄可憐,可笑,也活該。

和離后的淑蘭被姑姑帶到了鄉下的村子,找了個性格敦厚的漢子嫁了。

婆婆剛開始對淑蘭也不好,當然是因為嫌棄她再嫁之身,可有姑姑護著,淑蘭的日子也不算難過。

二婚的淑蘭很快便迎來了自己婚姻生活的轉折點,就是懷孕生孩子。

她的肚子就像爆發的小宇宙一樣,三年生了兩個大胖兒子,婆婆一家一改往日冷淡的態度,見到她就眉開眼笑的,疼的跟心肝兒似的。

孫秀才本想找過去奚落淑蘭一番,最后再打個感情牌讓淑蘭帶著錢財再回孫家。

淑蘭的婆家跟母雞護崽一樣圍著淑蘭,淑蘭的二婚丈夫還領著一眾村民拿著大棒子趕孫秀才離開。

鄉村的農夫算是下層男人了,他們娶妻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延續香火傳宗接代,只要能給他生兒子的女人,都是好妻子。

淑蘭前一段婚姻救濟了渣男,第二段婚姻終于從生育能力上找回了尊嚴,也得到了安穩平靜的日子。

4,

莫言說,婚姻本就是一場合作,不必非要弄成愛情的樣子。

底層男人續香火,中層男人找幫手,高層男人挑隊友,渣男等著你扶貧。

男人選妻子是如此,女人選丈夫也應該是這樣。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女人嫁男人不過就圖兩樣東西,一是精神支柱,二是金錢補助。如果男人一樣也給不了,那麼,她也不缺個祖宗供奉。

愛情不落在穿衣吃飯上,不過是春秋大夢一場,而合作的很好的婚姻,即便沒有愛情,也能美滿。

真心相愛的人,最后都散了,搭伙過日子的,卻都團圓了;

拼命愛過的人,最終離散了,敷衍相處的,反而留在了身邊。

這便是現實的婚姻生活。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