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的兒子娶公主,卻讓蓉姐嫁嬤嬤的孫子,明蘭是真的對蓉姐好嗎?
之前曾經說過,蓉姐的結局嫁給了常嬤嬤的孫子常年,
很多人質疑,主人家嫁到了下人家,算得上什麼好姻緣?
蓉姐是朱曼娘的女兒,雖然名義上是侯府的庶女,
實際上只能算是顧廷燁的私生女,連顧家的族譜都沒有資格上。
幸好她遇到了明蘭這位嫡母,事無巨細的照顧她,
教她看賬管事,讀書寫字,還為她請了教書先生,
吃的喝的也都是按嫡女的規矩。
蓉姐差點被親娘曼娘掐死,也是明蘭及時趕到,救下了她一命。
第二次宮變時,明蘭義無反顧地將蓉姐和團哥推進了密室,
獨自擋在外面支撐著侯府,蓉姐也真心的叫出了第一聲「母親」。
這麼看來,明蘭是真心疼愛蓉姐的,
那為什麼卻讓她一個侯府女兒,嫁給常嬤嬤這個下人家的孫子呢?
首先,這個說法就是錯的,常嬤嬤從來沒有賣身為奴,
她是好人家出身,父親以前是秀才,後來才家道中落,
常嬤嬤第一個女兒夭折了,就輾轉到了白家,
做了顧廷燁母親白氏的奶娘。
因為常嬤嬤做事妥帖,白家老爺不止一次說過,
讓常嬤嬤夫婦倆都進白府做事,
但她寧可少落些好處,也婉拒不從。
原著中,從白氏嫁進顧府時,常嬤嬤就不再繼續照顧她了,
回到了老家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中間許多年,也從來沒有找過顧廷燁。
并不是她在外面的日子過的有多好,
後來她還與明蘭說過,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的。
之所以不來投靠顧廷燁,其實是為了她的兒孫后輩,
小說里的背景是,只要家中長輩入了奴籍,
那后代考科舉就會很艱難,就算考上也會遭人指指點點。
由此可見,常嬤嬤其實是一位非常有遠見的老人。
她的兒子不爭氣,早早過世了,
但她的孫子沒有辜負她的一片苦心。
常年讀書的天分極高,行事也光明磊落,
言談舉止之間頗有古君子之風,連長柏都對他稱贊有加。
不僅有天分,常年讀書也很刻苦,小小年紀就中了進士,
官運一片亨通,未來絕對前途無量。
蓉姐雖然是侯府庶女,但因為曼娘的歹毒心腸,
身份上還是有個污點的,若一味的追求權貴,婚后難免受氣。
嫁給常年就不一樣了,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婆家人員簡單,未來的婚后生活一定差不到哪去。
在明蘭的觀念里,擇偶的標準一直不都是如此的嗎?
你敢信?齊衡追求明蘭,第一個持反對意見的不是平寧郡主,而是長柏。
原著中,和長柏關系最好的不是顧廷燁,而是齊衡。
小公爺第一次來盛家學堂讀書時,就喜歡上了明蘭,
當時的明蘭還沒張開,一張圓乎乎的小臉上扎著兩個啾啾,
看起來非常可愛。
小公爺仗著地理優勢,常去明蘭跟前獻殷勤,
比如去老太太的院子里蹭吃蹭喝啦,
纏著明蘭讓她給自己做魚湯喝啦,
還經常讓好朋友長柏幫忙給明蘭帶東西。
比如劇中齊衡送給明蘭的大阿福,原著中就是托長柏幫忙帶的。
長柏非常欣賞小公爺,他認為小公爺雖然是公爵嫡子,
但上進知禮,人品貴重,十分難得。
因此在他內心也希望齊衡能和六妹妹走到一起。
但是面對這個大阿福,明蘭卻多番拒絕,
還說出了男女應該避嫌的一番道理,
引起了長柏的深思,在那個禮法森嚴的時代,
一個是齊國公府的嫡子,一個是五品小官家的庶女,
盛家又一直自詡書香門第清流人家,怎麼會給高門貴族當妾呢?
長柏聽了明蘭的話,低頭喃喃了一句,
要是六妹妹和自己是一母同胞就好了。
有一次,齊衡拉著長柏去參加宴會,
席間大家都在說海家家訓不讓納妾,長柏這個海家女婿不好當。
長柏沒什麼反應,冷漠的說了一句,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哪好做子女的在外隨意議論的。」
這句話不僅是在懟開海氏玩笑的人,同時也是說給齊衡聽的。
齊衡接話道,
「若我自己爭氣,搏出了一番前程,
也未必不能和喜歡的女子長相廝守啊。」
這時長柏說,
「禮法森嚴,只希望你在搏出前程之前,
別讓心愛的女子先損失了名聲」。
在那個時代,女子的名聲重過一切,
男子還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機會,
女子的名聲一旦被毀,要付出的就是一生的代價。
榮飛燕之所以被家族逼得自縊,就是因為嘉成縣主找人劫走榮飛燕,
破壞了她的名聲,如果家里人選擇縱容,那家族所有女子都會被連累。
因此,心中一直有一條紅線的長柏,時時刻刻都在擔心齊衡,
因為一時意氣壞了明蘭的一生。
盛紘一生都在為了振興盛家努力,為人做官都小心謹慎,
盛長柏比盛紘更加清醒,心中時刻保持警醒。
正因為盛家幾代人共同的努力,盛家後來才會發展的那麼好。
知否小八卦:長楓的洞房花燭夜,居然被丑媳婦生生嚇跑了!
那後來柳氏又是怎麼一步步拿捏住長楓的呢?
其實長楓的婚事本來是王若弗操辦的,
畢竟要相看兒媳婦,盛紘這個公爹出面多少是有點不方便。
但是他又不放心王若弗,一是怕她故意給長楓找不好的人家
,二是覺得她眼光不好,因此就給王若弗定下了硬性要求,
家世不需要太高,畢竟長楓只是個庶子,
又沒有功名在身,人家也不一定能看得上。
最重要的是要端莊賢淑,品行優良。
如果性格能潑辣點就更好了,
這樣一來既能替長楓撐的住場面,
又能管得住長楓不讓他風花雪月的胡來。
但是王若弗不干了,這樣的要求,不如直接給長楓找個娘來的更快。
這下子盛紘又找到了盛老太太,希望她出面幫長楓相看相看,
盛老太太不愿意摻和到他們夫妻倆中間,拒絕了盛紘,
于是長楓的婚事就這麼耽擱了下來。
本來盛紘是想等長楓考取了功名之后,再替他張羅婚事的,
沒想到柳家的女兒婚事出了岔子,柳家是世家大族,
能跟他們結親一直是盛紘可望不可即的事。
就這樣,柳氏媳婦進了盛家的門。
剛開始,夫妻倆互相看不上眼,柳氏嫌棄長楓輕浮不正經,
長楓嫌棄柳氏顏值不達標,
據小桃說,新婚當晚,新郎官掀了蓋頭之后,
踉踉蹌蹌的走出了房門,表情比林噙霜被趕到莊子上時還凝重。
其實柳氏長得也沒到丑的沒眼看的地步,只是沒長在長楓的審美點上,
小夫妻倆 感情不好,王若弗開心了,盛紘可不干了,
每天按吃飯的頓數教育長楓,祖母也說全都是他的不對,
順理成章的把他屋里的四個通房都發落到莊子上去了,
親娘在莊子上受罪,妹妹也嫁了人,
長楓感覺自己從來沒有這麼孤獨過
每天連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
就在長楓日子最難過的時候,柳氏朝他敞開了溫暖的懷抱,
據小道消息說,在某次長楓再一次挨罵之后,
柳氏端著宵夜去書房安慰丈夫,
長楓就埋在媳婦兒懷里痛哭了一場,跟個小孩似的。
第二天這倆人就好的像蜜里調油一般了。
後來柳氏將那四個通房又領了回來,長楓感念她的賢良,
反而跟她更加要好了,將通房又散了兩個,只留下了兩個老實本分的。
在柳氏的約束下,長楓逐漸「改邪歸正」,
最終也考上了進士功名,兩個人好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