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不管主子還是下人,都長了一百八十個心眼子。
小仙兒用五年的時間,拜讀《知否》原著已經不下百回,卻依舊遺漏了一個丫鬟中的隱藏王者。
她不僅是明蘭的得力助手,還是一個「細作」,并且,她的老公背叛了明蘭,可她卻依舊是明蘭身邊第一人!
不止明蘭,盛家的長柏、華蘭和如蘭身邊,也都有這樣一個以「細作」身份的隱藏王者!
丫鬟中的隱藏王者,得雙份月利,卻是一個「細作」
明蘭搬出壽安堂,王大娘子送來了九兒和銀杏后,盛老太太終于動作了,將身邊的二等丫鬟翠微送了過來。
初到暮蒼齋,就成了明蘭之下的第一人
翠微是房媽媽一手栽培起來的人,不僅人品沒得挑,行事作風更是干凈利落。
翠微是壽安堂出來的人,雖然是二等丫鬟,但是,到了明蘭這里,自然就壓了王大娘子送來的九兒和銀杏一頭。
翠微初到壽安堂就成了明蘭之下的第一人。而且,盛老太太頗為看中翠微,哪怕她來到明蘭身邊,依舊為她發放月利。
所以,翠微是盛府后宅中,拿雙份月利的的第一人!
翠微嫁人之時,對于明蘭人事布局不滿意,所以,她向正牌主子匯報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明蘭第一次從宥陽回來后,翠微就要放出去成婚。
翠微離開后,明蘭身邊的丫鬟,就要有職位上的調整,按照翠微的觀察:若論資歷,當是燕草,若論爽利能干,當是九兒,若論模樣性情,當是若眉。
可是,明蘭卻想提拔綠枝。可翠微覺得綠枝嘴皮子不饒人,說白了有點刻薄。
于是,第二天盛老太太就問明蘭: 你要提綠枝那丫頭,怎麼想的?
明蘭明白,盛老太太知道的這麼快,都是因為「細作」翠微。不過,明蘭也對身邊的人員布置有了算計:
若明蘭出嫁,劉媽媽定要留下九兒,所以,九兒不會跟明蘭太久,提了也沒用;若眉太傲氣了些,整天瞧不起這個看不敢那個,提了大丫頭,恐會生事;綠枝好嘴皮子利了,但少了幾分傲氣,頗有些嫉惡如仇,還需要歷練。
最后,明蘭提拔了燕草。
不過,對于翠微這個「細作」,明蘭并不生氣。因為,她是對明蘭真心的好!
翠微夫妻得明蘭重用,可她老公卻跑路了
明蘭出嫁后,翠微夫妻就被盛老太太當做陪房,送給了明蘭。
明蘭對翠微夫妻也很是看重,她讓翠微的老公從門房做起,學著管事理家,而翠微因為孩子還小,就讓她在廖勇媳婦身邊幫忙。
翠微夫妻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在偌大的澄園,明蘭并沒有多少可信之人,他們要做明蘭的耳朵和眼睛,幫她摸清楚各個管事的底細。
只是,翠微的老公學待人管事,剛學出門道,就自動請辭了。
不過,即使翠微的老公跑路了,翠微也依舊是明蘭身邊得用的第一人!
所以,石頭和小桃在明蘭眼皮子底下談戀愛時,碧絲說他們是「私相授受,也不怕丟丑」時,夏荷反駁說:「翠微姐姐都不說話,顯見是夫人的意思。」
除了翠微,明蘭、長柏、華蘭和如蘭身邊都有一位隱藏的「細作」王者
翠微是壽安堂出來的,所以,像翠微這樣的隱藏「細作」,自然都是老太太的手筆。而且,明蘭身邊的「細作」,并不只是翠微一個人,甚至連長柏、華蘭、如蘭身邊也都這樣的「細作」:
長柏身邊的「細作」,關鍵時刻,是長柏的「嘴替」
長柏的是隨從汗牛,是盛老太太身邊一個管事的孫子。
盛老太太回金陵時,曾對這位管事說: 你我是信得過,你家小子在柏哥兒身邊當差也是得用的。
不過,汗牛在長柏身邊,很是辛苦啊。
因為,長柏話說多了,就會連著幾日不說話。而汗牛和海氏作為長柏的身邊人,就只能猜測長柏的意思。原著中,盛老太太中毒時,長柏舌戰王家人后,可愁壞了汗牛:
長柏拖著緩慢的步子低頭走著,卻見小廝汗牛正等在那兒,滿臉焦急。
汗牛:大少爺,您總算回來了
長柏點了點頭,眼睛看了看前方,汗牛明白這是‘回屋’之意,立刻把燈籠支在前面引路;走了一會兒,來到池子邊,忽見池塘對面又一雙人影在緩緩走動。
長柏停住腳步,因夜色朦朧,瞧不太清楚,他搖了搖頭,嘴朝對面一努,汗牛會意,道:這是六姑奶奶和姑爺,適才我滿院子尋您時碰上過。今兒夜里涼快,月色也好,侯爺和姑奶奶散步消食呢。
長柏看了眼對面儷人,好不閑情逸致,他悶聲了半響,俯身在池邊大石坐下。
汗牛怔了下:您先不回屋了?
長柏點頭。
汗牛為難的問:那大奶奶處該怎麼回話呢?
長柏拍拍身邊大石,再抬頭看天上明月。
汗牛發揮多年所學,勇猛猜測:爺的意思是請大少奶奶也來,呃,那個賞月?
長柏再伸左腳,點點地上石塊。
汗牛糾結肚腸,繼續努力理解:呃,還要散步?多披件衣裳?
長柏終于點頭,揮手放行。
而猜測長柏意思的汗牛,滿頭大汗去找海氏,還在心里腹誹: 主子今日說話太多,不知要幾日才能還回來。
華蘭身邊的「細作」,是她迷茫時的依靠
華蘭嫁到忠勤伯府后,因為傷了身子,生莊姐后,就沒有再孕。華蘭為了堵住婆婆的嘴,想找一個老實的丫鬟,給袁文紹做妾。
這時,華蘭的貼身丫鬟彩簪卻毛遂自薦,而且,在她做妾后不久,就為袁文紹生下了庶長子。
華蘭自幼看著林姨娘在盛府后宅作威作福,就不信任什麼妻妾和睦。所以,彩簪做妾這件事,讓華蘭很受傷,不僅遭到了最信賴的人被判,更是被曾經最信賴的人,踩在了臉面上。
幸好盛老太太將翠嬋給了華蘭,并且,每次華蘭帶著翠嬋回娘家時,房媽媽都要拉著翠嬋詢問半天華蘭的情況。
所以,華蘭對翠嬋說:「幸虧出嫁前,老太太把你給了我,最艱難的那陣子有你日日給我鼓勁寬慰,才熬了過來。」
而翠嬋也替代彩簪,成為華蘭身邊得用第一人!
給如蘭的「細作」,在關鍵時候救了盛老太太一命
如蘭嫁給文炎敬時,盛老太太將翠屏給她做了陪嫁。
翠屏在如蘭身邊和喜鵲一樣盡心伺候,而且,如蘭懷孕后,也是翠屏為盛老太太報的信。所以,如蘭一懷孕,盛老太太就安排了兩個得用的媽媽過去。
不過,也幸好是翠屏這個「細作」,在康姨母給盛老太太下毒時,及時從盛家跑出來找到了明蘭:
如蘭陪著文老太太去鄉下走親戚,喜鵲把大姐兒也抱了去,如蘭便放翠屏和喜鵑幾日假,好回娘家看看。翠屏老子娘本是盛老太太的陪房,是以她必來壽安堂請安,順道見些昔日的姐妹,敘敘舊。
翠屏回到盛府,盛老太太就暈倒了,幸好翠屏此時已經不是盛府的人,出入不需要對牌。所以,她才得以順利通知明蘭。
小桃、丹橘、四個綠和崔媽媽都是壽安堂出來的
小桃不是家生子,不過,她跟著明蘭去壽安堂時,是剛被買進府里。而丹橘和崔媽媽是明蘭進了壽安堂后,盛老太太指給明蘭的。
四個綠,則是明蘭進入壽安堂,華蘭出嫁后,王大娘子給明蘭添置的丫鬟。
原著中的崔媽媽和劇版是不同的,她在明蘭出嫁后,是一直陪伴明蘭的。而且,崔媽媽的老伴,是明蘭莊子上的管事。
明蘭懷孕時,也都是崔媽媽一手照料的。
原著中,京城第二次兵變時,崔媽媽為了保護團哥,頭部受傷,如果不是明蘭說自己還要生好多孩子,還需要崔媽媽照顧,她是說什麼也不去休息的。
編后語:盛老太太作為盛家的掌舵人,在關心的孫輩身邊安插自己人,并不是為了監視他們。是因為關心,才這樣做的。
而且,不管是長柏、華蘭、如蘭還是明蘭身邊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
盛老太太對他們或他們的長輩有恩。如崔媽媽,她和老崔頭是青梅竹馬,年少時分開后,又在京城相遇。于是,盛老太太就想辦法將崔媽媽從原來的主家買過來,讓她和崔老頭成婚; 他們懂得感恩:盛老太太對他們的恩惠,他們一輩子記著。如翠微,出嫁時,盛老太太給了她三十兩置辦嫁妝,明蘭又給了她二十兩。可是,翠微并沒有見錢眼開,反而對明蘭說:
好姑娘,這可使不得,你前兒已經給了兩幅金銀頭面首飾并五匹緞子,這已夠厚的了,想著當初太太房里的彩簪出嫁時,太太也不過給了二十兩銀子,因我算是老太太房里,這才又厚了些,姑娘你若再給,一來太太那邊不好看,二來回頭院里的姊妹再有出嫁的,你如何置辦?
她們人品都正直:從壽安堂出來的丫鬟,對于爬主子床這件事,是從來都沒有想過的。明蘭出嫁后,綠枝對于一直想爬顧廷燁床榻的秋娘和彩環恨得咬牙切齒,還說:房媽媽早就說過了,凡是有事沒事往老少爺們身邊湊的,都是存了歪心思的;凡是上趕著想做通房妾室的,都不是好東西!
華蘭身邊的彩簪,如果能和盛老太太培養的丫鬟一般,有著正直的人品和對主子的忠心,就不會搶著給袁文紹做妾,更不會在華蘭生下嫡子后,她的處境尷尬。而華蘭身邊得用第一人,也不會輪到翠嬋。
所以,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一定要立身正,這樣才有好的前程!
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