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倒台,后宮甄嬛獨大。
于是,她又有點飄。
人一飄,就容易暴露缺點。
準格爾摩格可汗覲見,這場宴會上,甄嬛可謂「風頭無兩」。
然而,在這「風頭無兩」的背后,甄嬛這輩子最大的缺點也暴露無遺。
這場宴會產生的影響,甚至波及到十幾年之后,造成了「兩死兩傷」的悲慘局面。
而這些,對于當時的甄嬛來說,又可曾想到?
01、敬酒
皇后被禁足,宴會上,甄嬛就是后宮地位最高的妃嬪。
皇上示意甄嬛給摩格敬酒,也合乎常規。
而對甄嬛來說,從摩格走進來那一刻開始,她就認出了這是當年她和果郡王一起搭救的那個人。
這時候,甄嬛理應低調行事,減少和摩格對視、對話的機會。
雖然「老老實實」敬酒,沒能殺摩格的威風,可能會造成皇帝對她的失望。
但是,這也總好過唇槍舌劍,激惹對方。
況且,我真的覺得甄嬛那一番「敬皇天后土」的說辭太過牽強和尷尬,甚至于從邏輯上來說,都是不通的。
她口口聲聲勸摩格不要與大清刀兵相見,要以和為貴,自己卻以酒撒地,顯示出極度的傲慢和對準格爾可汗的不尊重。
要不是有美貌撐著,料想可汗也不會違心地夸甄嬛「伶牙俐齒」了……
其實,在《甄嬛傳》整部劇中,有很多時候,甄嬛所謂的「伶牙俐齒」式的發言都只是逞口舌之快,內容上根本禁不起推敲。
甄嬛是一個太想要「贏」、太想時刻展示自己羽毛的人!
就算說的話東拉西扯,氣勢上不能輸;就算和對方結下仇怨,姿態上要好看!
之前,甄嬛和果郡王第一次救摩格的時候,就是因為不經意間展示自己聰明,才讓摩格對她動了心思。
而這次,私自在「敬酒程序」中加戲的甄嬛,再次激活了摩格對她的興趣。
這才有了宴會結束之后,摩格和甄嬛的那一番對話,有了夏刈監視后對皇上的匯報:「確有此事」!
當然,即便甄嬛隱藏自己,摩格或許也會堅持求娶她;即便沒有摩格的求娶,皇上也對甄嬛和果郡王起了疑心。
但甄嬛在宴會上的「花式敬酒」無異于給皇上「試探果郡王計劃」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條件,這是毋庸置疑的。
02、九連環
準格爾摩格可汗用一副九連環來為難大清,又出口嘲諷,的確可氣。
但是,大清這邊想要破局,是不是一定要把九連環打碎呢?
不是的!
既然玉環是封閉的,沒人能打開,大清可以請準格爾使臣打個樣兒,反將他們一軍。
又或者,大清也可以拿出別的難解的玩意兒來為難下準格爾使臣。
退一步講,就算宴會上,讓準格爾可汗得意下又怎麼樣呢?
只有小學生才會認為:這種場合,憑借一句漂亮話博得喝彩,在氣勢碾壓一下對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成年人都懂得——弱國無外交!
真正決定兩國地位高下的是國力,其它都是表面功夫!
甄嬛讓朧月打碎九連環,這一舉動直接激化了兩國矛盾。
也讓朧月在準格爾那邊掛了名!
雖然宴會上,當著大清皇帝和眾多王爺、官員的面兒,摩格拿朧月沒辦法,但這件事帶來的后續影響很嚴重。
多年以后,當朧月長大,準格爾有和親需求,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個曾打碎了他們國寶的公主,而不會是默默無聞的溫宜。
新帝(現在的四阿哥)那邊,為了削弱太后(甄嬛)的能量,也巴不得將有勇有謀的朧月早點送出去!
而到了準格爾部落的朧月,就算是條龍,也不得不盤著。
《如懿傳》中,她承受著「改嫁殺夫仇人」的巨大侮辱,還了今日打碎九連環的「債」!
從打碎九連環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甄嬛這個人,為人處世太喜歡壓著別人一頭了!
她對淳兒好,是因為淳兒臣服于她;她最初對安陵容好,是因為安陵容可憐;甚至于她對眉莊好,也是因為眉莊有「你善歌舞,我就苦練琴技」的肯于妥協的自覺……
就算華妃如日中天的時候,甄嬛也敢于說:「容不容得下是娘娘的氣度,能不能讓娘娘容下是嬪妾的本事」,以此來挑釁對方。
殊不知,是人都有尊嚴,有底線,有「不被壓著」的需求。
也許別人明面上不能拿你怎麼樣,那背后呢?
又或許,他一時間對你無可奈何,那來日呢?
雖然我本人不太喜歡敬貴妃,但敬貴妃對朧月是真的好,她的優點恰巧能補足甄嬛的缺陷。
就「打碎九連環」這件事來說,摩格氣得淚水在眼睛里打轉,甄嬛卻在為自己的聰明舉動而洋洋自得。
這時,是敬妃提出「用金鑲玉」的辦法進行補救,緩解了尷尬的氣氛。
03、滑鐵盧
這次的宴會,是甄嬛「宮斗之路」的滑鐵盧。
此后不久,果郡王因追喜轎惹惱了皇上,被派出關外三年。
三年之后,果郡王被賜死,甄嬛從高台跌落,摔傷了膝蓋。
三天之后,浣碧殉情。
十幾年后,朧月和親,受到凌辱,身心俱傷。
雖然這「兩死兩傷」的悲慘局面不全是因甄嬛而起。
但我們卻能從「摩格覲見」的宴會中,找到相應的關聯。
這場宴會上,甄嬛的「冒尖出頭」是催化劑,加速了她和果郡王之間的感情的暴露,加深了皇上對他們的質疑。
而甄嬛總想壓人一頭的「求勝心」更是導致朧月悲慘命運的「毒瘤」,被深深埋在準格爾人的心中。
不知多年之后,甄嬛回憶起這一切,是否會悔恨,是否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