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強逼女使當妾的邵氏,這種綿里藏針的人不值得深交

小九 2023/02/19 檢舉 我要評論

邵氏是誰?

她是顧廷煜明媒正娶的妻子,多年來勞心勞力伺候病入膏肓的丈夫,可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所以,顧廷煜離世前,寧肯向自己憎恨多年,暗斗多年的顧廷燁低頭認錯,只為替邵氏和嫻姐謀個好前程。

在顧廷煜過世后,明蘭和顧廷燁履行承諾妥善安置邵氏和嫻姐,并特意給她們騰出居住的院子,物質上也是多加照顧。

明蘭不但安置了邵氏母女,連同邵氏的陪嫁丫鬟任姨娘也安排妥帖。誰知她們竟恩將仇報,與小秦氏里應外合,險些要了團哥性命。

後來,明蘭究其根本才發現,任姨娘的惡性皆因邵氏的自以為是,而通過一系列事,明蘭終于看清邵氏的真面目。

01被迫成為姨娘

顧府遇害,團哥險些被賊人害了性命。事后,明蘭深究原因發現原來府中有人串通小秦氏,偷偷將賊人放入府中殺害明蘭和團哥,而這個人就是邵氏的貼身女使任姨娘。

任姨娘原來是邵氏的陪嫁丫鬟,當時任姨娘的年紀最小,原想到了歲數也能配樁體面的婚事。誰知,邵氏卻要任姨娘伺候顧廷煜。

任姨娘跪在地上,滿眼憤恨盯著邵氏:「大爺還有幾天活頭,你自己守寡還不夠,還要拉上我!」

當年,邵氏生下嫻姐后多年沒動靜,看著任姨娘有宜男相,便想著抬舉她,若將來生下哥兒,也能有個體面。

誰知,任姨娘瘋叫道:「 大爺的身子你不清楚?到了后頭幾年,他連行房也不成,生個屁哥兒!我早說了不愿意,你這蠢豬,卻硬要說我面皮薄,怕羞,還顛顛地去跟太夫人表功,好裝賢惠,結果太夫人直接給我擺了酒...」

聽完任姨娘的話,邵氏失魂落魄,喃喃道: 「原來你真的不愿...」

在邵氏看來,顧廷煜是天下最好的男人,又是侯府之主,加上她平日看的、聽的,都是丫鬟想攀上爺們當姨娘,怎麼到了任姨娘那里卻相反。

邵氏以為任姨娘口中的「不愿意」,只是害羞而已,便自作主張替任姨娘張羅了相關事宜。誰知,任姨娘打心眼里不愿意當顧廷煜的通房妾室。

任姨娘厲聲罵道:「 我統共伺候了那癆病鬼不到五回,他生前,你叫我守活寡;他死了,你也不肯放了我!還說什麼要跟我相依為命!我才幾歲呀,你竟這般狠心!

邵氏聽得手足冰涼,慌道:「 我是真心想叫府里給你養老,我...

任姨娘厲聲叫罵:「 老什麼老,我這般顏色、年歲,還有大半輩子要過呢!你自己當寡婦無趣,想拖個伴兒解悶罷了!

邵氏被罵得天旋地轉,欲辯不得,臉色漲得紫紅。她始終不相信,自己一番好意竟被任姨娘誤解,而她所認為的好,在任姨娘眼里,不過是一廂情愿罷了。

邵氏一心顧著自己,將她認為的「好」強加給任姨娘,這才導致如今的悲劇。

朱熹在《朱子語類》中寫道:「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若想維持長久,必然要真心換真心。

與人交往時,懂得尊重對方,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兩人才能成為惺惺相惜的朋友。

反之亦然!

02所謂的謀劃都源于私心

經過調查,明蘭發現任姨娘內外勾結,先是說服邵氏去討碧絲的話,得知團哥的藏身之處,然后與侍從里應外合,將小秦氏提前安排好的人放入澄園行刺。

明蘭抓住任姨娘審問,但她卻抵賴:「 夫人,我冤枉呀,我哪敢,是那賊人要挾,拿刀架在我脖子上呀!」

誰知,明蘭語氣凌厲道:「 你一個內宅夫人,大亂時往外院林子那兒跑什麼,明擺了是去接應賊人!且昨夜凡是見過你的人,都說沒什麼刀駕你脖子的,你還敢狡辯不成?」

任姨娘知道明蘭不好糊弄,便開始扯起悲慘的過往,說邵氏強迫她當顧廷煜通房,言語中還帶著咒罵邵氏的話。

明蘭卻不吃她這套,悠悠道:「好一張巧言善辯的利嘴,大嫂子果然埋沒你了。不過我有一問,你與大嫂嫂相伴多年,豈不知她性子綿軟,最好說話?你若真想嫁人,跟她直說便是,哪怕惹她心中不快,也不見得會罰你,終究會放你出去的。你為的,怕不是單單嫁個人吧?」

任姨娘臉色突變,明蘭心知自己料中了。妾室要改嫁,本不是難事,若要嫁得好卻不易。正經人家一般不愿要別人的妾室,除非有大筆銀子當陪嫁,或者旁人推薦,就像鳳仙那樣。

原來,任姨娘想家侯府得力的管事,可顧家兄弟不睦,明蘭又怎會抬舉服侍過顧廷煜的妾室呢?而邵氏守寡后,想多給嫻姐攢些嫁妝,將銀子看得越發重。

如果任姨娘提出改嫁,邵氏肯定會不快,頂多白放了身契,怎麼還肯給豐厚的嫁妝。思來想去,任姨娘最后投靠了小秦氏,只為博個前程。萬萬沒想到,她的投靠,給明蘭和團哥招來災難。

明蘭一巴掌拍到桌上,說道:「可我從不曾虧待過你,蓉兒姐弟倆也不曾,在林邊被一刀捅死的安老伯幾個不曾,慘死在蔻香院門口的那幾個婆子、丫鬟跟不曾!就因你吃過苦頭,就能里通外賊,害人性命嗎?」

沒等任姨娘辯解,明蘭命屠二爺將她帶出去處置。任姨娘為一己之私,害了顧家上百條人命,就算法理可容,天理也不容。

羅曼羅蘭曾說過:「一旦自私的幸福,變成人生唯一的目標,人生就會變得沒有目標。」

不可否認,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人生物。有時候會為利益,做些自私的事,這都是人之常情。

其實,一個人最大的自私,往往不是斤斤計較,而是將自己的利益,凌駕于傷害他人之上。

如果不顧及他人感受,自私自利地做出傷害人的事,那這種人注定得不到別人的關注和愛。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