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知否》,逼王老太太舍棄康姨媽的,并不是長柏辭官的威脅

小九 2023/03/08 檢舉 我要評論

一個母親可以愛孩子到什麼程度?在《知否》里我算見識到了。

康姨媽不敬尊長,壞事做盡,可盛家人咬著她不放,非要讓她給盛老太太償命的時候,身為母親的王老太太自知無能為力了,捶胸跺腳,幾欲昏倒,拍腿大哭:

「難道你們非要我死不可?叫我給你家老太太抵命吧!」

「養不教,母之過,我替她死還不成嗎?就饒了那個糊涂東西吧!」

不管康姨媽是好是壞人品如何,王老太太愛女之情是真的。

聽聞母親不肯認錯受罰,外祖母還威脅說事情鬧大會影響長柏的仕途時,長柏大義凜然地說出了辭官的打算。

王氏霍地站起身,一把撲到兒子身上。

「你不能辭官,不能辭官呀!

我的好孩子,你四歲就啟蒙了,從南到北,哪個先生不夸你聰慧用心?

早也用功,晚也用功,不曾落下一日!

大暑天熱出痱子也不肯多動一下,數九寒天手上長了凍瘡也不肯少寫一個字。

十幾年寒窗才贏得功名,眼下你前程正好,不能叫娘害了你。」

「都是釀不好,是娘錯,是娘黑了心肝!

我去認罪,去伏法,上公堂就上公堂,要殺要剮,我都認了。」

王氏一番話,字字慈母心腸,聽得周圍一眾人跟著抹眼淚。

在王老太太看來,拿外甥的仕途逼盛家就范來保全自己的女兒沒毛病,她不是不疼愛外甥,只是女兒更親(哪怕明知道女兒不是好人),王氏頂撞母親,舍棄姐姐,寧愿自己認罪也要保全兒子也沒有錯,誰都沒有自己的骨肉重要。

這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顧一切的母愛力量。

電視劇中,一聽說長柏要辭官,王家人都嚇了一跳,大家都沒有想到長柏會這麼豁得出去,王舅母還掩面而泣說, 「這是咱們家最有出息的孩子了」。言外之意是為了康姨母犧牲長柏很不值得。

王老太太也為之一怔,看著酷似王老太爺的長柏,她也狠不下心,最終只能讓長柏處置康姨媽。

可原著中卻不是這樣的,王老太太從未因為心疼長柏而放棄康姨媽,真正讓她愿意舍棄這個惡毒女兒的,另有其人。

1,

眼看著兒子要辭官,妻子要問罪,王家一家人還在屋內哭哭啼啼,盛纮勃然大怒,重重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來。

「不必多說,康王氏非要嚴懲不可!若岳母非要將事情鬧大,來保全大姨姐的性命,那就鬧大吧,盛家也不是好欺負的。」

盛纮越想越憋屈。

他這輩子,本分為官,誠懇為人,內宅基本平靜,兒女大多出色,不盤剝壓榨百姓,也不參與黨爭奪嫡,更不輕易得罪一人,這麼謹慎了幾十年,好不容易混到今天,眼看著盛氏興旺可期,卻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兒,要毀了他最器重的長子仕途,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自問對康家連襟不薄,不論銀錢還是官司,凡我所能,無不竭盡全力。

大姨姐就這般回報于我?!

我母親不喜她,她就要取我母親性命。敢問岳母,大姨姐將盛家當什麼了?!

想下毒就下毒,想栽贓就栽贓,這般肆無忌憚,打量姓盛的好欺負嗎?!」

看著臉色鐵青的王老婦人,盛纮緩了口氣接著說;

「大姨姐有恃無恐,我如今才明白,原來是有岳母擎天護著!

看來岳母是瞧扁我!料定我是個軟弱可欺的,看死盛家門第微薄,便拿我兒仕途和盛家聲望來威逼。

好好好,你要上公堂便上吧。」

「這些年,大姨姐手上的人命怕不止三兩條吧,王家舅兄替她遮掩多少,封了多少人的口?

到公堂上咱們一股腦兒攤出來,我倒要看看,幾罪并罰,大姨姐還能否保下性命。」

盛纮此話一出,王舅母慌了,王舅父后背直冒冷汗。

盛纮精明圓滑,雖然幫康姨媽處理過陰私之事,但都是給些銀錢說好話,并未涉入過深,可王舅父卻是直接蹚渾水的人。

若這些陳年舊事被翻出來,不但康姨媽要玩完,王舅父也要有麻煩,官位怕是保不住了。

王舅父心中忐忑,滿眼乞求地看著王老夫人:「娘」。

前面為了逼迫盛家,王老太太拉王若弗下水,妄圖以王氏也要受到懲罰來威脅長柏,結果被女兒怨恨。

「從此后,母親就只有一個女兒了,娘為了保全姐姐,要挾要把事情鬧出去,連哥哥的官聲,王家的體面,乃至兩個侄女在夫家的日子都全然不顧!又何況區區一個我。」

現在又面對兒子的祈求,手心手背都是肉,她真的無法抉擇。

而且聽長柏和盛纮的意思,是不肯有任何松口,就算事情鬧大了,幾家都受到傷害,康姨媽也救不出來,這對于一個護犢子的母親來說,是何等悲涼。

她想救大女兒,拿小女兒和兒子去拼,也是為了讓盛家人妥協,并沒有真的不管他們的死活,眼看著三個孩子,一個恨透了自己,一個救不回來,一個還隨時被威脅,王老太太頹然倒在椅子上,再無話可說,只剩下扶著椅子的雙臂劇烈發抖。

她雖然不甘心,但真的一敗涂地。

2,

按照明蘭的態度,巴不得直接把康姨媽三刀六個洞才好,長柏雖然理智了一點,也是堅持要讓康姨媽伏法,若非盛老太太關鍵時刻醒了過來,康姨媽這條命是真的保不住了。

忽聞老太太蘇醒了,滿屋子吵得不開開交的人立馬興奮了起來,當然各有各的想法,只有長柏依然冷靜,當了兩年多的縣太爺,他知道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

「親家老太太已經康復了,你為何還是揪著你姨母不放?不看僧面看佛面,外祖母求你了,那慎戒司是什麼地方!是人待的地兒嗎?你要送你姨母過去,不是要她的命嗎!」

「好孩子,我知道你恨你姨母之神,我叫她去庵堂里吃齋念佛還不成嗎?帶發修行,不然落發為尼也成呀,再不讓她出來害人了。」

王老夫人拉著長柏的手老淚縱橫。

「那慎戒司真不能去呀!里頭要做苦役,吃粗茶餿飯,你姨母一輩子養尊處優,哪里撐得住呀?!」

「你祖母不是沒死嗎,你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面對外祖母一會兒哀求,一會兒怒罵,長柏紋絲不動,不肯退讓半步,王老夫人惱羞成怒拂袖而去。

要往慎戒司送人,不但需要有頭有臉的人物去遞折子,還需要犯人的娘家婆家都同意才行。

盛家親眷里顧廷燁的臉最大,所以他以侯爺的身份去遞折子,長柏則負責說動王老太太同意把康姨媽送進去。

王老太太保女兒不成,又被長柏奚落頂撞了那麼久自然不會同意簽字畫押讓康姨媽進去,而且她也清楚,沒有她點頭,盛家也沒辦法送康姨媽進去。

長柏說盛老太太一心為了盛家,寧愿守寡也要撫育盛纮,給她求娶好親事,為盛家的兒女操心,王老太太雖然對盛老太太的為人十分欽佩,可為了一個外人來懲罰自己的親骨肉,她做不到。

真正觸動她的是長柏對王家現狀的分析。

「外祖母的親骨肉只有姨母一人嗎?

母親在外面養了十幾年,不曾得到父母慈愛,姨母可有半分心疼之意。

這件事,姨母全然不顧親妹子安危,甚至存心陷害,外祖母口口聲聲說骨肉至親,可姨母并不把我娘當她的至親。」

「這些年來,舅舅不斷替姨母收拾爛攤子,求人找路子花銀子,做了多少不該之事,依舅舅的資歷,早該調任京官,可這十幾年始終在外面打轉,為什麼?」

「不但是舅父,還有佑表弟和元兒表妹的事,外祖母也該多替王家打算打算了。」

「小時候來外祖母家玩,我和佑表弟爬樹摘山楂,辛苦半日才摘了一小筐,可外祖父卻要我們將其中一半撿出來丟掉,還說,倘若不將爛果子丟棄,那些完好的也保不住。

為人處世也是這個道理,姨母早就是個爛果子了,只會牽連家人。

只要姨母在,王家就會犯難,她今天殺人,明兒下毒,何時才是個頭?難道外祖母為了護著作惡多端的女兒,就不管舅父,佑表弟,還有幾位表姐了嗎?他們難道不是外祖母的親骨肉。」

「外祖母以后多關照康家的表兄就是了,若是不送姨母進去,康姨夫定然要休妻,那時表兄表妹該怎麼辦?那也是外祖母的嫡親骨肉呀!」

看著王老太太慢慢從鐵青變得歉疚進而心虛糾結的表情變化,長柏又補上一句:

「即便是拼去二十年仕途,我也絕不會留姨母在外頭的。」

王老夫人心知外孫心意堅定,慢慢拭干了眼角的淚水,這一次她真的護不住大女兒了。

3,

長柏的弟媳柳氏也是個精明的人,事后都感嘆道:

大哥何等能耐威視,從王家老夫人到咱們老爺,還是長輩呢,都叫他拿捏住了。

其實長柏真的沒有去拿捏長輩,他做的不過是把各種利弊關系講出來,再給出自己的建議。

而王老太太之所以最終愿意舍棄康姨母,不是因為受到長柏威脅,也不是因為不愛康姨媽了,而是因為除了康姨媽之外,她還要愛其他人親人,她不能為了一個女兒把所有人都拉入火坑。

作為一個母親不能救孩子,她很痛苦,可若是把其他孩子都拉入深淵,她所承受的不只有痛苦,還有歉疚,更有后半輩子的悔恨。

就像長柏對訓明蘭的話:

「父親再不對,也是長輩,你開口要挾閉口譏諷,豈是為人子女之道?父親不是不明事理之人,你好好與他分析利弊,道明各種利害關系,自然會父女同心,一起應對。」

為人處世,胡攪蠻纏或仗勢欺人都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能被你用自身利益脅迫的,無非是最愛你的人,外人根本就不會管你會怎麼樣,他們只會想有沒有侵犯到他們自己的利益。

只有把各種利害關系講清楚,把選擇權留給對方,他們自然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