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連載:怪不得她這麼囂張,你知道歷史上的璟瑟有多受寵嗎?

小九 2023/03/27 檢舉 我要評論

怪不得她這麼囂張,你知道歷史上的璟瑟有多受寵嗎?

璟瑟的原型固倫和敬公主,是乾隆的白月光富察皇后所生的子女中唯一存活下來的孩子,因此倍受乾隆的寵愛。

剛繼位就把年僅五歲的她封為固倫和敬公主,要知道一般情況下公主只有在即將出嫁的時候才能獲封,她的這份恩寵真的是獨一份的了。

乾隆對這個女兒非常的上心,老早就開始給她物色額駙,最后相中了蒙古達爾罕親王的兒子色布騰 巴勒珠爾。

這個巴勒珠爾的來頭正經不小呢,他是蒙古親王滿珠習禮的玄孫、世祖固倫端敏公主額駙班弟孫。

滿珠習禮是孝莊文皇后的四哥,他長兄吳克善的女兒,是後來被降作靜妃的順治帝皇后,他們這一家子都和清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巴勒珠爾從小就生活在宮中,陪著皇子們讀書習武,乾隆更是把他當成半個兒子看待。

正是因為乾隆是看著他長大的,對他的性子脾性了如指掌,而且他出身不俗,這才放心的把寶貝女兒嫁給他。

乾隆十二年和敬公主與駙馬大婚,除了本該有的豪華嫁妝之外,乾隆又搜羅了好幾大箱的珍寶贈予公主。

按照規矩,和親的公主是要到駙馬的封地居住的。

但乾隆因為實在舍不得讓和敬公主離開自己遠赴他鄉,便斥巨資在北京修建了一座公主府,讓她成為大清朝少有的可以長期住在京城的和親公主。

除此之外,乾隆還破例提高了和敬公主的俸銀,人留在京城,但卻可以按遠嫁他鄉的公主的標準領取俸銀。

婚后和敬公主的日子過得是相當的滋潤,先后生育了五個子女,這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是少見的。

你以為僅僅是這樣就完了嗎?NO NO NO

在平定準葛爾的戰爭中,巴勒珠爾犯了錯,按律是要掉腦袋的,但乾隆因不想讓公主守寡,便饒恕了他只是剝奪了他的官職和爵位,過了幾年之后又給恢復了。

巴勒珠爾死后乾隆就把和敬公主接回了自己身邊生活,對他的兒子又封貝勒又封親王的,對外孫子比對親孫子還好。

在乾隆的庇護下,和敬公主一輩子都過得順心如意,活到了61歲。這在那個時候已經算是很長壽了。

《如懿傳》中哲憫皇貴妃,真的是富察皇后害死的嗎?

哲憫皇貴妃名叫富察諸瑛,是富察瑯嬅的族姐,當初她是作為富察家族的代表去寶親王府給族妹操辦婚禮的,沒成想卻被弘歷看重,先富察瑯嬅一步成為了弘歷的女人,并且還懷上了孩子。

這之后呢他就被弘歷收為了格格,并成功生大阿哥永璜。嫡子非長子,這把富察瑯嬅氣的呀,可偏偏她又什麼都不能說。

哲妃本可以過上母憑子貴的日子,但卻在生二胎的時候難產而亡。

哲妃沒了對誰最有利呢?那不用說肯定是富察瑯嬅,而且在原著中富察瑯嬅還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說自己已經讓哲妃福薄了,不能再讓永璜福薄。

一聽這話很多人都覺得是瑯嬅害死了哲妃,但是在瑯嬅臨終之前,她卻用富察氏的榮光發誓不是她害的哲妃,那麼這背后究竟是誰在搞鬼呢?

其實在《如懿傳》的原著中是金玉妍害死的哲憫皇貴妃。

金玉妍的身邊一個宮女叫貞淑,她原本就是個醫女,對食物相生相克之道再了解不過了,當初給冷宮里的如懿送寒涼食物不就是她的主意嗎?

當年在潛邸的時候,富察瑯嬅的侍女素心被金玉妍收買了,在她的偷偷幫助之下金玉妍在富察諸瑛的食物中動了手腳。

是金玉妍利用食相克毒害的哲妃,使其毒性累積身亡。

但這樁疑案,各種流言和皇帝的疑心,都指向了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可能不是主謀,但她可能多少還是知道點內情的,不然那時候的金玉妍一個侍妾格格,怎麼可能做到一點痕跡都沒留下。

金玉妍不僅除掉了一個勁敵,還讓皇后替自己背鍋,并且在富察瑯嬅去世的時候,對永璜說是瑯嬅害的他生母,使其在瑯嬅的葬禮上一點悲傷之意都沒有,被渣龍怒斥了一頓。

金玉妍這一這一步棋,真的是太狠了。不僅打擊面大,而且有效期長。果然高端的獵手從來不用自己出手

《如懿傳》中嬪妃們時常佩戴的一耳三鉗有什麼講究?

一耳三鉗說直白一點就是在一個耳朵上打三個耳洞戴三個耳環。

滿族的女孩子一出生,就會在一個耳朵上打三個耳洞,家庭富裕的人家一般都是會用金、銀、翠、玉等材質做耳鉗,而家境比較貧困一般都是用銅環來做耳鉗。

這是一種滿族舊制。

滿清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占領全國之后,屬于自己的名族特征會被漢族同化。

所以她們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來維持自己的特征,就像是一開始后宮選秀只能滿女參加,但隨著政權穩定這些規定也逐漸開始放松,漢族女子也可以參加選秀了。

在這之后為了區分滿漢女子便按照習俗規定,漢族女子佩戴一耳一鉗,滿女佩戴一耳三鉗

當然了,耳鉗的作用除了用了區分滿漢女子之外,還用于彰顯地位

在清朝后宮中同為一耳三鉗,身份地位不同佩戴的規格也就不同,就像電視劇里演的一樣。

身份最高的皇后、太后戴的是一等黃金東珠或者紅珊瑚珠,位份低一點的皇貴妃、貴妃則是戴紅寶珠、珍珠,位份再低一等的妃子戴珍珠。

嬪以下的戴玉珠,宮女沒有享受一耳三鉗的資格,6個耳洞只能有2個耳洞能戴耳飾。

然而在清代早期,滿族女子的耳飾是沒有一定之規的,有一耳一鉗、一耳多鉗,也有金環無飾,更有一耳四鉗等等等等。

直到乾隆三十一年,滿族貴族女子的耳飾才正式規定為一耳三鉗

所以在《如懿傳》中,嬪妃們并不是一直都佩戴一耳三鉗的,除了非常看中的身份地位的富察皇后時常戴著之外,其他嬪妃很少佩戴。

一般是在祭祀、慶典、冊封禮等大型場面,亦或者大家需要穿朝服或吉服的時候才會佩戴。

真的是沒想到僅僅是帶一個耳環竟然還有這麼多的講究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