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長柏為啥做夢都想明蘭當他親「妹妹」?如蘭慘遭嫌棄

小九 2023/03/22 檢舉 我要評論

長柏為啥做夢都想明蘭當他親「妹妹」?

明蘭是庶女,同時也是和盛家幾個嫡出子女,關系最好的小妹妹。

長柏少年老成,喜怒不形于色,但卻總是對明蘭喜笑顏開。

明明如蘭才該是那個同長柏最親近的妹妹,可長柏偏偏更疼愛明蘭。

明蘭從小就沒了生母,處境艱難。

幫華蘭投壺時,在場的只有長柏是真正關心明蘭的。

莊學究來盛家講課時,提到過「為官之道」的辯論,

明蘭關于「純臣」的一番發言,讓長柏更加認可明蘭的才學。

而且,這番「純臣論」,後來還救了盛纮的小命。

和如蘭相比,明蘭端莊大方、懂事明理。

顧廷燁父親去世,明蘭擔心顧二的身體,

特地托長柏送去親手做的吃食,

只因為顧廷燁曾在小明蘭最無助的時刻,向她伸出援手。

長柏這一拜,全是對明蘭的肯定啊。

祖母中毒之后,王若弗去了宥陽。

如蘭和華蘭都跑來求明蘭,因為她們一致認為,

明蘭是長柏最疼愛的妹妹。有明蘭勸長柏一定行。

原著中,關于第一次科考這一段,有很詳細的描述。

明蘭聽從祖母的吩咐,給長柏做一些考場上能用到的活計。

明蘭仔細了解了考試規范后,

給長柏做了一對既沒有夾層,還十分暖和的護膝。

為了好辨別,明蘭還在上面繡了一顆小松柏。

長柏考試,需要進京趕考,明蘭便貼心的,

做了一雙鞋底加厚的棉鞋,依然繡著棵柏樹。

論起貼心,整個盛家誰都比不上事事周到的明蘭啊。

明蘭對待家中的兄弟姐妹,從來都是真心的。

原著里,明蘭會在梁家分家產時,替墨蘭撐場面。

劇版的結尾,明蘭邀請了墨蘭,一同參加家宴。

齊衡心儀明蘭,便借著在老太太跟前用飯的名頭,和明蘭套近乎,

經常給明蘭送禮物。面對齊衡的禮,明蘭一概退了回去。

長柏不理解,明蘭卻解釋到,

齊家的禮本就珍貴,要是讓如蘭和墨蘭知道了,家里怕是就不安生了。

懂事的明蘭一下子俘獲了哥哥的心。

長柏向明蘭表露「愛意」的方式十分的獨特。

明蘭字不好,所以長柏總給明蘭尋摸「字帖」。

明蘭的功課懈怠了,長柏還會時常督促,這待遇絕對是盛家獨一份了。

小說里的長柏,瞧著明蘭小小的身軀,忽然萌生了一個念頭:

如果明蘭和他是一母同胞的兄妹,便好了。

顧廷燁和明蘭初見時,就已經有「娃」了!

盤點《知否》5處的隱藏細節。

1.當小明蘭和未來老公顧廷燁第一次見面,顧廷燁就已經有娃了!

已知顧廷燁大明蘭9歲,衛小娘那年,明蘭8歲,

所以和長楓投壺的顧二,當時已經17歲了。

顧廷燁求娶明蘭的時候是25歲,

新婚當晚,來搗亂的蓉姐和明蘭當年一般大,也就是8歲。

倒推回去,蓉姐出生的那年,

顧廷燁17歲,這不就是明蘭遇到顧二的那一年嘛!

顧廷燁帶明蘭騎馬的那一段,原本特別好磕的,

好好的少年組官配,啪的一聲就沒了!

2.在盛纮心里,始終最疼愛林噙霜的孩子。

第一次科考,長柏長楓入貢院后,王若弗每天求神拜佛,

而且還是儒釋道三家一起拜,這事兒被林棲閣嘲笑了好久。

但你還別說,大娘子拜的還真管用,長柏最后真的高中了。

明面上,盛纮見王若弗每日求來求去的十分不屑,

說什麼一切都是命,求也沒用。

可大娘子一走,盛纮立馬像王若弗一樣,趕緊跪求保佑。

劇中最是講究嫡庶分明,長楓排在了長柏前面,

說明在盛纮眼里,長楓才是最討盛纮歡心的兒子。

3.明蘭的一手丑兮兮的字。

莊學究是盛家眾人的老師,明蘭的字是他最頭疼的事。

要不是明蘭做的一手好菜,莊學究怕是要狠罰明蘭了。

明蘭的字丑,還體現在小桃身上。

明蘭被孔嬤嬤罰抄書的時候,小桃也幫明蘭抄了一部分,

請注意:小桃是左右手一同拿筆,替明蘭抄書的。

明蘭的字,連小桃左手寫字都能蒙混過去,多少是有點過分了吧。

4.明蘭婚后回盛家,不敢坐大馬車。

新婚后的明蘭,第一次回門,就挨了盛纮的一頓數落,

原因是嫌明蘭回娘家的車駕太招搖。

顧廷燁的身份擺在那兒,這也低調不了啊。

況且明蘭可是替「如蘭」頂的禍事,盛纮也太偏心了。

從那之后,明蘭每次回門,不是小轎子,就是小型馬車,

一點兒侯爵娘子的派頭都沒有。

盛纮的話,明蘭是聽的,說明在明蘭心里,其實很在意盛纮的看法。

明蘭內心深處還是很渴望親情的。

5.孔嬤嬤的插花課,表露了盛家三蘭的性格。

孔嬤嬤說過,插花、焚香這些小玩意貴在心境和品格,

女孩子做這些就是用來陶冶性情的。

插花時,孔嬤嬤要求淡雅,明蘭選的花都是低調樸實的小花,

而如蘭的花則都是單調的顏色,只有墨蘭選了大朵濃艷的花,

這也突顯了她的「俗氣」。

常看常新,建議《知否》一定要多刷幾遍哦!

有誰注意到,明蘭出門不坐轎子,竟然坐「牛車」?

科考當天,盛家三蘭以及盛纮、王若弗、林噙霜,

都趕來送長柏長楓兩位種子選手。

盛纮和王若弗以及長柏共坐一輛,

林棲閣的三口單獨一輛,剩下明蘭和如蘭一輛車。

明蘭出行的車駕,一定是祖母慣用的,

這「牛車」自然就是祖母的交通工具啦。

劇中的高門貴族,出行一般都用「馬車」,其他古裝劇中也都是這樣。

像是明蘭婚后,顧廷燁帶著新帝特賜的「車隊」回門時,

就是由馬車組成的浩浩蕩蕩的大部隊。

為此,盛纮還專門教訓了明蘭一頓,要不是明蘭嫁了人,

估計還得跪幾個時辰的祠堂呢。

既然馬車是最有牌面的出行工具,

那侯府嫡女出身的祖母,為啥偏偏坐「牛車」呢?

「牛」的存在,不止局限于耕種,

其實在古代,牛是最早的交通工具,「馬車」也是後來才有的。

秦朝以前,車駕的種類分大、小兩種。

大車指的是牛車,小車指的是馬車。

小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

而是因為和用牛駕的大車相比,馬車的車廂較小,所以稱為小車。

牛車車廂大,通常是用來拉物品的,當然也能做人。

當時的中原地區,并不盛產「馬」,人們反而用「牛」多一些。

牛車雖然不如馬車快,但「牛車」勝在穩重,

而且,速度上,也并不比「馬車」慢多少。

祖母年歲漸長,從前沒養明蘭的時候,

祖母是一點也不講究,像個「窮老太太」。

撫養明蘭的同時,也給祖母帶去了希望。

祖母的生活才開始精致了起來。

牛的用途很廣泛,所以價格并不便宜。

馬車顛簸,不夠平穩,不利于年邁的祖母出行。

雖然祖母統共出不了幾次門,但備上一輛牛車,還是很有必要的。

明蘭是以祖母的名義,代表祖母去接送長柏科考的,

肯定要坐祖母的車,南北朝時,牛車成了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

上至皇帝、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不管是居家生活,

還是出行參加重大禮儀活動, 除非有特殊情況, 一般都乘坐牛車。

隨著朝代的更替,馬的產地漸漸歸入中原,

牛車的使用也就跟著減少了,

不過,一旦遇上戰事吃緊的時候,馬匹短缺,

人們還是得「開」上牛車。

雖然是因為牛車穩當,才選擇坐它出行,

但...總覺得牛車和祖母的英明形象不搭調!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