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一直沒打開《光·淵》這部電視劇,主要是因為我覺得裴溯「冰冷且不羈」。我覺得我心里的他不應該是這樣的,所以我一直在拒絕。
但是秉承著探索的心態,還是打開了這個故事。
發現我真的開始追劇后,我之前介意的那些點其實都可以被忽略。
裴溯身上也有我一直繞不過去的「反差感」。
其實這麼久以來他已經習慣了,他有他自己的生存方式。
所以他,在旁人面前都是相對封閉的狀態,并不是他本身就很冷,而是這種封閉讓他看起來冷。
但是,他在駱為昭面前不是這樣的。真正面對他在乎的人,他也不是這樣的。其實這個故事一直到「哥,你要去相親啊?」才真正打動我。
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在裴溯身上,看到那種柔軟的、真正發自內心的「感情因素情緒」。此處就要夸一下張新成的眼神的表現力,是真的不錯,是那種我看了都會心疼的落寞。其實他本身還是很脆弱,很怕被隔絕、被拋棄。只是經歷讓他習慣于用一個殼去保護自己,所以他平時才是那種冰冷而且不羈的狀態。這個時候出現的反差感就非常動人。
然后駱為昭和裴溯就去吃飯,這頓飯吃得真有意思。
兩個人的餐盤,對比鮮明。裴溯的餐盤也是駱為昭給他的,但是明顯比他自己那一份要精致。這里的精致,倒不是說吃得好,而是擺盤精致。
駱為昭自己的那一份,明顯隨意。這就有意思,說明裴溯的是刻意擺過的,更深層次說明駱為昭在這麼長的時間里,他是對裴溯這個人有所了解的。他知道這個人很講究,在意細節。所以他給了一份「精」的餐盤。
然后自己在那兒吃起來,他吃起來之后,裴溯看了一眼墻上寫著的話,這個地方太好玩兒了。駱為昭這個吃相,完全是不襯這句話的。
所以裴溯才會去看,因為這個對比反差感太強了!
駱隊看人家不吃,他也反應過來了,這個時候有了一個視線跟隨,問「吃啊,怎麼不吃?」這里是兩個人的認知差,駱為昭明顯沒往自己身上想,所以他看了之后還是問人家。
人家把忌口說出來之后,按常理說,說了這麼一堆,他應該更知道,這個人是挑剔的。更有「分寸」才對。
但是他不,他直接給人家剝蝦,剝蝦也就算了吧,他還用自己吃到現在的筷子,從自己的餐盤里,夾了一塊兒甜的給人家。
其實,這個舉動也把裴溯給嚇到了,所以那塊甜的過來之后,他有一個訝異的眼神。
但是他竟然拿起筷子吃了,如果不愿意,他完全可以不吃的。
這里就出現了我經常說的一個觀點: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拉近兩個人的關系的。被默許或者收獲愉悅,對方才會「更進一步」。
如果這個時候,裴溯直接說了不吃,那麼接下來,駱為昭自然會有界限感。因為他知道這個人是把他隔絕在外的。
兩人吃著飯,開始聊天。駱為昭說「都是陶澤慣的,這要是在我家……」
這個地方其實顛覆了我的認知,原來他記得更清楚的事情,是跟駱為昭一起經歷的。
其實就裴溯而言,他是很愿意跟駱為昭去交心的。
所以他緊接著引入了話題「我那時候經常去他家,是打擾到他了吧?」
駱為昭其實也是個心思細膩的人,他馬上開始安慰說「也沒有」。底下其實他還是有話要說的,但是小裴打斷了他,開始說自己那一套。
小裴說這段話的重點是「我已經放下了。」
而駱為昭關注的是「你看心理醫生?你是不是還在做那個夢啊?」
「拒絕改變,拒絕分離,過度沉溺不好」其實這些話,也是小裴的「自我開解」。從實際意義上說,他在短時間內還是不能接受陶澤「重心偏移」的。所以他在提醒自己。
但駱為昭,馬上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他,自己還是像從前一樣。
回憶里的片段是小時候,當回憶的片段和眼前駱為昭重疊的時候,裴溯那句「老樣子」,其實是很欣慰的。世界在變,時過境遷。但你身邊的這個人,依然如初。他的實際行動讓你明白,原來如初,是幸事。
這個如初,在這個時候,真的給了裴溯很大的安全感。
之后兩個人在車上,說「你的命可比他們金貴多了」時裴溯有一個明顯的視線下移,這里其實駱為昭給了一個觸碰。這就非常有意思。其實駱為昭心里也清楚,怎麼樣可以讓他快速安靜。他也知道兩個人之間是沒有那麼明顯界限的。
洪福大觀這段,我突然知道了為什麼駱為昭這個角色選付辛博來演。
剖開傷口去療愈別人的小裴看哭我。但剖開傷口,才是痊愈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