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娶妻對于妻子出身,都是十分看重,具體表現就是嫡出、庶出。有些古板人家可是庶出女兒,那是本能排斥,就算姑娘再好,也是不愿意。
《知否》中齊衡母親平寧郡主就是一個很明顯例子,對于嫡出、庶出相當在乎,兒媳婦出身非高門大戶不要。就因為她這些要求,愣是錯過「好兒媳」明蘭,也讓齊衡一輩子都過得郁郁寡歡。
真心印證那句話,一輩子錯估一個心愛女人,往后都是將就。可能這個男人,心已經徹底死了,往后娶妻都是為「別人」,哪能會那麼簡單。
認真來看一下他的命運,與母親影響有很大關系。只能說碰到一個強勢母親,對于孩子來講,絕對不是好事。
1
娶嘉寧縣主是情非得已
這門婚事嚴格意義上來算,并非是他本意,很大程度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是人家用家人來做要挾,齊衡未必愿意娶,當然也與母親逼迫有關。
真的搞不懂,平寧郡主為什麼對兒子看的那麼重,牽扯到方方面面。除了學業、身邊 親朋好友之外,還有就是他的姻緣。
坦率來講,齊衡透露想要娶明蘭時間挺早,應該是他主動像媽媽主動提親。如果換成一個開明的母親, 最先做的事情可能就是了解這姑娘人品如何。
可是齊衡這位「虎媽」,連人家是什麼樣姑娘都不看,直接一口氣拒絕。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出身太低,兩個人壓根不合適。
為了中斷兒子「想法」,還親自去盛家,給兩個人定下「名分」。兩個人以后,只能以「兄妹」相稱,等同于親手「否定」這門婚事。
他不管給兒子造成傷害有多大,只是為了維護自己「面子」,覺得兒子要是娶一個庶女丟人。
可能骨子里她認為就算明蘭當一個小妾,對于她來講,都是至高無上榮耀。
有這種心態母親,具體表現就是反映出一個現實,那就是對于兒媳婦家族地位,那是相當的看重。
無論是嘉成縣主,還是榮飛燕,都不是她滿意「兒媳婦」。一個覺得太強勢,另外一個嫌棄原生態家庭差,可是礙于種種現實因素,還是讓兒子娶了嘉成縣主。
為了讓兒子娶嘉成縣主,平寧郡主充分將「道德綁架」發揮到極致,軟磨硬泡使勁對兒子「灌輸」娶妻思想。
不可否認她想要讓兒子上進,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考慮好兒子心情。兩個人做到最好,只能是相敬如賓,多了沒有了。
可是平寧郡主還是硬逼著兒子,去跟人家親近,你說兩個人能夠過得好嗎?
2
下場算不上太好
娶回來一個「金枝玉葉」,可是后續問題不少,岳父家實力強大,女婿肯定要跟著受氣。對于平寧郡主來講,寧愿兒子一輩子都被媳婦給「壓著」,也是堅決不肯放棄這門「上好婚事」。
最關鍵一點,就是岳父家強大,帶來后續也不少。古往今來爭嫡之路都是充滿了艱難險阻,一旦勝利還好說,如果失敗了就「萬劫不復」。
事實上嘉成縣主不就是如此,下場真夠慘,不光是死了,還被人無情羞辱一頓。雖然說是她自作自受,當初對人家榮妃妹子做的太過分,認真來講還不是宮斗失敗。
嘉成公主死讓齊家蒙受天大羞辱,兒媳婦被人家輪奸,短時間之內很難抬頭。只能說齊衡他媽第一次給兒子選媳婦,真的太失敗了。
可能也因為這次失敗經歷,平寧郡主在選兒媳時,不會那麼在乎權勢,但是反而疏忽女方的性格。
說真心話,鬧了這麼一出,平寧郡主對明蘭看不起,并沒有絲毫「減弱」。沒有在第一時間像盛家提親,可能骨子里還是放不下心中傲氣。
結果就這樣錯過最后一次機會,掐斷了明蘭和齊衡最后姻緣,以后兩個人就沒戲。
3
后面兩個下場不好
後來齊衡有娶了兩個媳婦,分別是南京申氏大族的嫡女,還有慶寧公主的嫡孫女。坦率來講,這就是齊衡妥協,反正娶不到心愛女人,不如配合母親心思。
第三個觀眾沒有太多印象,但是第二個應該也有印象,電視劇中她和齊衡結局還算不錯。但是小說中,兩個人結局真不算多好。
小編一直感覺,她執念太重,非要糾結于齊衡和明蘭過去「不放」。就算明蘭都已經結婚生孩子,但是她一直沒有心安過。
電視劇中她幾次三番試探明蘭,真心來講,根本沒有必要。兩個人都沒有可能,你非要執著于她不放,就是自尋煩惱。
當然因為她的小心眼,還給明蘭招惹不少麻煩,真的很讓人討厭。
小說她在齊衡去別的地方上任時,執意要帶著一對龍鳳胎兒子跟著,說白了就是不放心齊衡。可是真的有那個必要嗎?難道明蘭,還能夠追到那里去。
結果就是因為心中執念,早早丟掉性命,還害死一雙兒女,真的很可惜。
至于第三位純粹就是短命人,生了兩個兒子沒多久就去世,好歹給齊家留后。
小結
有人說齊衡結局,原本不是如此,可是一旦錯過了明蘭,就沒有然后。如果當初平寧郡主放手成全二人,可能他的結局,不會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