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是《知否》里最讓人感動的一句話,每個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個人思想境界,價值觀和格局的大小不同,愛孩子的方式也不同。
盛家祖母是最會愛孩子的代表,把過繼來的庶子盛纮培養成才,給他找岳家靠山,給他規劃仕途前程,最后自己功成身退,不問世事。
養了明蘭以后,祖母不僅教她讀書識字,還教她做人的道理,以及處事方式,教她如何盤算才能在整日勾心斗角的后院生活,甚至為了她撐著一把老骨頭當惡人。
王若弗也愛孩子,她想給女兒找個舒心的婆家,給兒子找個好老婆,對頑劣的小女兒如蘭也時常嚴厲教訓,希望她能多學點本領,以后在婆家也能拿得上台面。
但她也有自己的私心,就是從兒女的婚嫁上把林噙霜的孩子壓得死死的,好讓自己揚眉吐氣。
當然林噙霜也是愛孩子的,她在盛纮不支持的情況下,以一個不能四處應酬的妾室身份,為墨蘭謀劃高嫁的事情。
還不惜以自我毀滅的方式跟盛纮撕破臉,逼著他為了盛家的臉面和盛家其他孩子的前程,不得不想辦法去梁家提親,促成墨蘭的婚事。
林噙霜愛孩子,她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通過最便捷的方式給了墨蘭,還瞞著盛纮鼓勵長楓多出去應酬結交權貴。
她以為即便自己受到懲罰,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了也會拼命救她,但她在義莊等了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等到容顏和身形都不再美好,等到脾氣暴躁如市井潑婦,也沒等到兒女的營救。
她這種自我毀滅的母愛很偉大,成全了墨蘭卻害了自己。
1,
早在準備懲罰林噙霜的時候,老太太就給盛纮打過預防針,讓他不要舍不得。
後來老太太還特意把林噙霜安排送到自己名下的莊子,若是放到王若弗名下的莊子,怕他活不過三個月。
臨走前還給她上了一課。
「我著實后悔,當初拼著叫老爺心里不痛快,也應該把楓哥兒和墨丫頭從你那里抱出來,瞧瞧這一兒一女都叫你教成什麼樣子了?
一個自詡風流,不思進取;一個貪慕虛榮,不知廉恥。你誤了自己也就罷了,卻還誤了孩子們!
你手上是有人命的,去莊子里清凈清凈,只當是思過吧,待個十幾二十年,你這一兒一女有出息了,便能把你從莊子里接出來享享兒孫福,若是沒出息,那就不好說了。」
林噙霜本想著盛纮回念舊情,過個一年半載,再有兒女求情,便能重新回到盛府,所以就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墨蘭。
墨蘭本想開口替生母求情,可聽到老太太說過兩天就去梁府提親,還叮囑她永昌侯府勢大,以后莫要想著依仗娘家,討夫婿歡心,討公婆喜歡都要靠自己。
此時墨蘭心頭猶豫了一下,準備先把生母的事情放下,等自己的婚事成了板上釘釘,自己在婆家風光無限的時候,便叫娘家好好瞧瞧她的威風。
林噙霜失望地在盛府待過最后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被一群婆子捆綁著拉出了府,送到了鄉下的莊子。
2,
林小娘為了墨蘭的「前途」搭上了自己的一切,作為親生女兒的墨蘭真的毫無感恩之心,忍心讓親娘在鄉下的莊子里受苦?
其實墨蘭也營救過兩次林小娘,只是在權衡各種利弊后,又把生母排在了利益的后面。
經過盛家祖母的斡旋,梁家最終同意的這門親事,為了遮丑還把下聘和成親的日子都往前趕,六月二十八下聘,七月初八就完婚。
婚事一訂下來,墨蘭就開始活泛了起來,先是鬧著要去給盛纮行禮謝過養育之恩,還搬出了「孝道」的名頭,讓海氏嫂子不得不同意她離開自己的院子去見盛纮。
可 見到盛纮后,墨蘭立馬哭了起來,一會兒哭自己不孝,一會兒懺悔叫父親受累了,最后抽抽搭搭地給林小娘求情,這套行云流水般的動作簡直就是林小娘的翻版。
「爹爹,女兒要嫁人了,好歹瞧在永昌侯府的面子上,把小娘接回來,女兒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怎麼也要叫她瞧著女兒出門呀!」
墨蘭拉著盛纮的衣服哭得梨花帶雨,十足感人的母女情深。
可盛纮只是冷冷道:
「為你前后張羅婚事的是大娘子,為你提親備嫁的是老太太,你若真有心便去謝她們吧!林氏犯了家規,只能以家法處置,別仗著你說上了侯府的親事,便敢來放肆。
你若真想念生母,便報你一個體弱有疾,免去了這門親事,你去莊子上陪他吧!」
從小仗著盛纮的寵愛在家里橫行的墨蘭,聽到以前對自己無所不應的爹爹這門冷漠的話語,不禁驚呆在地上。
盛纮訓斥了墨蘭「德行品性」的問題,便叫人把她關回院子嚴加看管。
墨蘭不信邪,又一次闖出院子,自覺的快出嫁的女兒再如何不好,家里都得忍讓一二,更不能過分重罰。
可王若弗一輩子都是橫著過來的,哪怕遇佛被佛拍,遇神被神打,也從未改過那跋扈潑辣的秉性。
如今又怎麼會忌憚一個小小庶女的撒潑,反正梁家也來提過親了,盛家的面子也保住了,她巴不得攪黃了墨蘭這門高攀來的親事。
于是把墨蘭身邊的丫頭挨個打了一遍,還放話若墨蘭再鬧就把她們依次都賣了,墨蘭看到院里跪成一片的丫頭,又看著王若弗鐵了心要攪黃她來之不易的親事,只能老實待在自己屋里備嫁。
墨蘭嘗試過用自己最拿手的扮委屈裝可憐的招數向盛纮求情,也試圖拿梁府的顯赫來給盛纮壓力,讓他放出林小娘,可最終都沒有成功。
可一旦威脅到自己的親事,她就退縮了,她總是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超過了母女之情。
3,
墨蘭自己怕給林小娘求情會影響自己的婚事利益,便把責任推給了長楓。
趁著回娘家吃飯的機會,墨蘭又一次跟長楓提出了要求。
「如今爹爹對哥哥越發滿意了,老太太也喜歡嫂嫂,既如此,哥哥嫂嫂何不想個法子,把娘接回來?難不成哥哥只顧著自己過舒坦日子,就不管生母的死活了?」
「小娘生了我們兄妹,我是出嫁女,沒有法子,可可哥是男子漢,為何無所作為?」
墨蘭字字句句,咄咄逼人說得長楓無言以對,還好長楓有個辯才強大的老婆。
「瞧四妹妹說得,倒像你哥哥是個無情無義之徒了。」
「相公當然是男子漢,可正因為是男子漢,才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姨娘對丈夫有生恩不假,可姨娘上頭有老爺還有老太太,難不成為了姨娘一個,就罔顧了對老太太和老爺的孝道?」
「當年的事情,丈夫跟我說起過,姨娘做錯了事情,就應該受到懲罰,四妹你已經為人妻,為人母,難道你還覺得姨娘當年的事情做得對嗎?」
長楓也跟著說:
「我怎會不管娘的死活,你嫂子早就跟我說過了,現在爹爹和老太太都在,娘是不能回來的。若有一日分了家,我和你嫂子自會盡孝的。」
墨蘭本想讓長楓想起林小娘對他的疼愛,讓他出面去游說盛纮,若是能加上嫂子柳家的臉面,搞不好事情能成。
可沒曾想,長楓對柳氏亦步亦趨,就如同兒子依戀母親那般,她想給長楓洗腦也不可能了。
4,
其實長楓也有想過把林小娘接回來,可是他清楚地知道事情很難辦,沒那麼簡單。
盛家主事的是盛纮,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對林小娘的恨意會消退,或許還會記起以前的好,但身邊失去孩子的菊姨娘不知道倒了林小娘多少壞話在他的耳朵里。
何況處罰林小娘的是老太太,她對林小娘從沒有什麼好感,何況妻子也不支持他冒著被長輩責罵的風險去給林小娘求情說好話。
那一年,長楓的嫡長子能開口叫人了,奶聲奶氣得非常可愛,盛纮歡喜得不得了。
長柏帶著老太太在外地赴任不在京城,長楓便磨著盛纮,想把在莊子里的生母接回來。
「實在不成,讓她見見孩子也好啊,好歹是她的親孫子。」
看著長楓都哭了,盛纮也有些心軟,都準備松口了,可不料長柏有急事回京述職,得知此事頂頭就是一句 「領回來作甚!再來繼續禍害人?」
轉頭領著兩個兄弟關起門來說話。
「你看看家中的姊妹,除了四妹,哪個不是夫妻美滿,兒女繞膝?若非林小娘,四妹的姻緣怎會如此?
身為妾室,非但對老太太和太太無半分敬畏之心,連老爺的主張都不放在眼里,胡作非為,仗著什麼?還不是你這個親兒子。
你也是做爹的人,若將來有個妾室,也仗著你的寵愛,庶子出息,照樣胡作非為一般,反正只需要幾年又能殺回來,你當盛家的門楣經得起幾次糟蹋?」
事情的結果是長楓抱著長柏的腿痛哭流涕,連聲號哭自己的不是,發誓以后再不糊涂,一定以家門為重。
這是長楓最后一次試圖接回林小娘。
5,
林小娘在莊子上咒罵著熬日子的時候,墨蘭正在梁家跟后院的各色小妾血拼,而長楓則在妻子的督導下慢慢走上正途,讀書入仕,逗弄孩童。
每個人都很忙碌,忙得似乎忘記了這位親生母親的存在。
盛老太太被康姨母下毒謀害時,明蘭為了給她討回公道豁出自己的一切去拼,長柏更是寧愿辭官也要懲治康姨母,相比之下墨蘭和長楓為林小娘做的算什麼!
柳氏去莊子上看林小娘時,林小娘還要她去求,讓長楓使力助自己回府,柳氏問她有沒有替長楓考慮過后果,林小娘的回答是,他是我生的兒子,即便我讓他去死,他也必須照做。
可長楓會為了她去死嗎?當然不會。
在營救生母林小娘這件事情上,墨蘭和長楓各有各的盤算,都有自私的想法和不想被損壞的利益。
只能說,林小娘是自私的人,她也把這份自私的理念教給了孩子,所以墨蘭和長楓才會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超過了對生母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