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偃開是誰?
顧廷燁的父親,顧家繼承了侯爵之位的嫡長子,小秦氏爭了一輩子,也沒有得到他的心的男人。
顧偃開共有三個兒子,都分別與三任正室大娘子所生,真是雨露均沾,沒有厚此薄彼。
在大兒子顧霆煜的眼中,父親顧偃開是個慈父,從小對他關愛有加。
一方面是因為顧廷煜從小身體不好,一方面是因為顧偃開心里始終放不下顧廷煜的母親大秦氏。
所以,顧偃開把所有的愛都放在了大兒子顧廷燁身上。
與此相反,顧偃開對二兒子顧廷燁的教育,基本是非打即罵。
顧廷燁從小比兄弟難管教,所以顧偃開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來教育。
有人說,顧偃開對顧廷燁粗暴的教育方式,是因為兒子太像自己,性子倔強不服軟。
可我始終覺得顧偃開對顧廷燁的感情,不是愛而是厭惡,其中還摻雜著對白氏的厭惡。
初次看《知否》時,不是很理解顧偃開對白氏的冷淡,甚至厭惡。
即便白氏不是原配,但也是正兒八經娶進門的正室大娘子。為什麼對待枕邊人,顧偃開的態度如此冷漠?何況白氏還幫顧家解決了銀錢的難題。
看完原著后,才知道顧家的「計謀」,原來顧偃開把所有的憤懣都撒在白氏身上。
01顧偃開與原配大秦氏的感情
提起顧偃開,就不得不提那個全劇沒有出場,卻貫穿全局的女人—— 大秦氏。
大秦氏是東昌侯府的嫡長女,從小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又因為體弱多病而眾所周知。
到了議親的年紀,汴京城里與東昌侯府門當戶對的人家,都不愿意娶大秦氏這種體弱多病的女人回去當妻子。
可偏偏顧偃開對大秦氏一見鐘情,執意要娶她回家。顧老侯爺和夫人拗不過兒子,便答應了這門親事。
既然嫁到侯府,那伺候婆母、聽訓、站規矩是在所難免的事。看看如蘭嫁入伯爵府的日子,就知道大戶人家兒媳不好當。
但大秦氏定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遇到一個偏愛自己的男人。
為了不讓妻子受母親折騰,顧偃開向皇帝請命去戍邊駐守,帶著大秦氏遠離東京數十年,徹底遠離了家族的是非。
因為大秦氏體弱多病,婚后十年才生下大兒子顧廷煜。本以為一家三口過上和和美美的日子。
誰知,那一年靜安皇后過世,皇帝憂憤過度,性情忽轉狂暴多疑,杖斃了許多宮妃婢女不說,還賜死了皇貴妃,并株她全族。
當時,皇貴妃的族親恰好分管戶部,皇帝命人清算后,查出戶部有三百多萬兩的虧空,俱是多年來權爵功勛所為。
當時,皇帝勒令半年內不還清的便要奪爵。而顧家欠了皇家足足八十八萬兩白銀。
為此,顧家忙得焦頭爛額,怎麼湊也湊不上那麼多銀子。後來,不知是誰提起了海寧白家。
于是,顧老侯爺和老夫人便把主意打到鹽商白老爺身上。
在原著里,顧廷燁從眾人口中聽說母親白氏與顧家的情緣:「 當時父親向白家提議迎娶母親為偏房。想她一個商家之女,能入侯府為偏房,已經是天上掉下來的福分了,可白家偏不答應,定要做正室,威逼之下,生生逼死了頭位秦夫人。」
可明蘭卻不這麼認為:「 沒錯,是有富庶的商家之女嫁入權貴家為妾,可這為的是什麼?不過是以姻親換取權錢罷了...可白家不然,白老太公只有一女,販鹽生意還有誰接著做下去?他并不需借權貴勢力,且因沒有兄弟幫襯,他更想找一個可靠的女婿才是,怎麼會威逼顧家來娶自己的女兒?」
明蘭覺得氣不過,心里暗道:「 有那麼大筆嫁妝,白夫人嫁誰不行?難道天下男人死絕了,非你顧老爹不可?說實話。這不是白家巴著顧家,恰恰是當時陷入絕境的顧家求著白家才對。」
果然,如明蘭所料。回去沒多久,顧老侯爺和夫人便派人傳話,說顧家嫡長子顧偃開要求娶白氏之女為妻。
作為侯夫人的大秦氏,本該與顧偃開共同承擔家族危機,但她卻在聽到丈夫要另娶的消息后,氣得吐血身亡。
臨死前,還不讓給顧偃開留下個妾室,為的是提醒丈夫與白氏在卿卿我我時,別忘了有她的存在。
大秦氏何其自私?
身為侯府夫人,她不僅沒有和丈夫歷經風雨,還自私地把怨恨建立在白氏的幸福之上。
一個人自私到極致,那就是歹毒。
俗話說:好女人旺三代,壞女人毀三代。
一個心腸歹毒的女人,哪怕自己得不到,也要毀掉。
這類人的存在,于家族而言簡直是災難。
顧偃開到死也想不明白,三個兒子反目成仇的根源,就是他心心念念的亡妻種下的禍源。
02顧偃開娶白氏的真正原因
顧偃開為了填補顧家的虧空,忍痛割愛娶了海寧鹽商白氏之女。
當初,白氏帶著幾十船嫁妝,折合白銀一百萬兩銀子,還有些田莊鋪子,數額在萬數白銀之上。
白老太公出手幫顧家解決了燃眉之急,而白氏按約定嫁入顧家。
初為人婦,白氏帶著滿心的歡喜,以為能與顧偃開生兒育女,白頭偕老。
可沒想到,顧偃開心里始終放不下大秦氏,成婚后三個月都不曾與白氏洞房。
要不是在顧老侯爺和夫人的逼迫下,顧偃開連白氏的屋子都不會靠近。然而,這件事也成為侯府人人恥笑白氏的笑料。
起初,白氏以為顧偃開是個習武之人不善言辭,後來才發現不是。但既然得不到丈夫的心,那就守著兒子過日子。
顧廷燁三歲時,白氏懷了第二個孩子。沒想到,有一日,在院子里,她無意中聽到下人竊竊私語,告訴顧廷煜害死他母親的人就是白氏。
白氏身邊的常嬤嬤趕過去看,發現人已經走遠了。後來,白氏氣不過,跑去跟顧偃開理論,問她為什麼府里會有這樣的言論?
兩人爭執之下,白氏過于激動,動了胎氣,肚子疼痛難忍,最后血崩而亡。
白氏過世沒多久,顧偃開為悼念大秦氏,又娶了小秦氏當續弦。可顧偃開娶小秦氏并不愛她,讓她在怨恨中生活了一輩子。
顧偃開這輩子娶了三個女人,沒有一個落得好下場。而三個女人中,最慘的莫過于白氏。
就如明蘭在原著里所說:「 這件事上,人人都好,只有你們母子不好。顧家得了體面周全,秦家姻親如舊,可白家得了什麼?做娘的,平白一盆污水潑在身上,死了還不太平;做兒子的,被逼出家門,孑然一身,闖蕩江湖。」
顧廷燁冷笑著說道:「 ...寧遠侯府一切照舊,那些吃著白家血肉存下來的,依舊富麗繁華;那些踩著我們母子的,繼續安享富貴。父親過世了,我又不在,怕是沒多久連我娘的牌位都會從祠堂移走,而我,則繼續在下九流里混江湖。」
明明白氏嫁入顧家,是為顧家解決銀錢的難題,為什麼最后都被顧家人認為是威逼利誘才嫁入侯府?而顧偃開明明知道事情真相,為什麼不替白氏辯白?
在古代,人與人之間是有等級制度之分的,比如士農工商,而商人是排在末尾。
在商人之中,又分為儒商、義商、鹽商,而鹽商恰是商人中最看不起的那種。
偏偏顧家是鼎盛的貴族之家,卻要跟最低等的商人結合,那白氏嫁入侯府將成為顧家永遠不可泯滅的污點,所以顧家全族都厭惡白氏。
為此,顧偃開任憑污蔑白氏的謠言傳播,也不曾為她辯白;看著顧廷燁憤懣絕望,一步步墮落,也不曾坦言說明。
對白氏來說,顧偃開乃至侯府都是徹頭徹尾的忘恩負義之輩。這也是為什麼小秦氏最后站在火光里唾罵:「 這侯府就是個吸血的魔窟!」
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他會把你的付出當應該,把你的善良放在腳底踐踏。
所以,對于忘恩負義的人,不要輕易去付出,以免最后得不償失。
就像白氏那樣,嫁妝被人占用了,名聲也被人毀了,最后還落個早亡的下場。
如果生活中遇到忘恩負義的人,一定要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