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知否》劇版最不起眼的小女孩,看看她在原著中的傳奇一生!
她的一生和明蘭太像了!
《知否》原著:嫻姐被父母拖累的一生,
是如何靠自己翻盤的,為啥說她是翻版的明蘭?
嫻姐是顧廷煜唯一的女兒,論身份是可以和勇毅侯獨女的祖母相媲美的,
但她的命途卻十分坎坷,打小沒了爹,生前還和現任寧遠侯顧廷燁不對付,
就算死前把媳婦和女兒的退路打算好了,但也全看顧廷燁怎麼想,
娘又是個拎不清的,成天被小秦氏利用當槍使。
幸虧顧廷燁和明蘭都是明事理的,不然嫻姐的日子一定不好過。
明蘭是個厚道人,待邵氏母女非常好,從不短缺了她們吃穿用度,
知道嫻姐在守孝,還特意為她準備了素雅的衣服,
記賬理事這些能教蓉姐的,都一并教了嫻姐。
但邵氏可看不到這些明蘭的付出,還常常感嘆自己命苦。
原著中明蘭想將蓉姐送到學堂去,也想到了嫻姐,就想讓兩個孩子一起去。
邵氏聽了表面沒說什麼,回到屋子里就開始顧影自憐,
說什麼若不是顧廷煜死了,嫻姐一個正經的侯府嫡女,
哪需要這麼巴巴兒的討好野丫頭蓉姐。
但嫻姐在一旁歡欣雀躍,收拾了筆墨紙硯,對這次求學機會十分珍惜,
在她眼中沒有嫡庶之分的世俗禮教,只有從小和蓉姐的深厚友誼。
小秦氏對邵氏說,顧廷煜沒有子嗣,逢年過節連個上香的人都沒有,
若是顧廷燁死了,再過繼一個男丁到顧廷煜名下,
承襲了寧遠侯的爵位,她和嫻姐也算有了靠山。
如此荒謬的話,邵氏居然聽了進去,
明蘭產子時,小秦氏一把火燒到澄園,邵氏卻選擇了坐視不理。
從頭到尾她都知道小秦氏的陰謀詭計,卻沒有提醒過明蘭一句,更沒有出手相助。
還好嫻姐是個知道感恩的孩子,不顧母親的勸阻,把院子里的家丁女使帶上,
沖到澄園救火,看到蓉姐受了驚嚇,又細心安撫她的情緒,
看到顧廷燁回來,一切都處理妥當,她又默默回到自己的院子,
既不邀功,也不聲張。
第二次宮變時,明蘭將團哥兒單獨藏在一處,
邵氏不放心自己的院子,用一對鐲子撬開了下人的嘴,
帶著嫻姐滿屋子找團哥的去處,差點害了團哥,
也是嫻姐想著要把蓉姐也帶上,最終蓉姐空手接白刃救下了團哥。
她和明蘭的命運很像,但明蘭還有祖母疼惜,
嫻姐卻只有一個拖后腿的母親,一切都要靠自己。
嫻姐長大后,嫁給了永昌伯爵府的世子,明蘭當時雖然隨著顧廷燁外任,
但也給嫻姐準備了豐厚的嫁妝,
嫻姐也算憑借自己的通透,給自己謀了個好出路。
白月光的殺傷力有多大!
盤點《知否》里心中有白月光的五個人,遇到這樣的男人,快跑!
no.1顧偃開
顧偃開有多愛大秦氏呢?可以說就差下去陪她了。
雖然她活著的時間很短,卻被顧偃開惦記了一輩子,
哪怕後來又娶了兩個妻子,依然對她無法釋懷。
為了她,顧偃開毀了白氏的一生,也讓小秦氏活得生不如死。
原著中,小秦氏為了拿捏顧偃開,
專門將自己的女兒顧廷燦培養成了大秦氏的模樣,
靠著「莞莞類卿」這一招將顧偃開拿捏的死死的。
no.2沈從興
大鄒氏是沈從興的結發妻子,也是沈從興最愛的人。
大鄒氏下線后,為了穩固皇權,國舅爺沈從興不得不「和親」。
娶了朝廷舊臣英國公的女兒張桂芬,又納了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做妾。
因著對原配夫人的愧疚,他對小鄒氏百般縱容,還讓她踩在了張桂芬的頭上。
就算最后小鄒氏被發配,沈從興和張大娘子相敬如賓,
但他的心中最愛的依然是大鄒氏。
no.3齊衡
明蘭是盛家最小的庶女,齊衡是平寧郡主的寶貝兒子,
兩人之間的地位差距,再加上齊衡軟弱的性格,注定了兩個人無法走到最后。
但齊衡和明蘭,還是有一段美好的初戀時光,
元寶護膝和泥娃娃都見證了兩個人的春心萌動。
然而迫于家庭原因,齊衡縱然有一千一萬個不愿意,也不得不娶嘉成縣主,
明蘭也和顧廷燁成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從此兩個人分道揚鑣,
但齊衡心里始終都有明蘭。
原著番外中,齊衡促成了孫子齊小二和長柏孫女盛小六的姻緣,
算是給這段無疾而終的初戀一個圓滿的結局。
no.4賀弘文
盛老太太為了給明蘭擇婿,精挑細選,最終看上了閨中密友賀老太太的孫子賀弘文。
原本兩個人相處的很不錯,賀弘文理解閨中女子的不易,
對明蘭十分體貼,是一個不錯的夫婿。
但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心太軟,面對表妹的悲慘遭遇,母親的苦苦哀求,
他一直左右搖擺,最終失去了明蘭。
就在這一來一回中,他最愛的那個姑娘,成為了他一生的白月光。
no.5賀弘文妻子
賀弘文和明蘭的婚事被曹表妹攪黃后,賀老太太又為孫子重新安排了一門婚事,對方是一個武官的女兒,是個訂過親的,
未婚夫和她是青梅竹馬,兩個人的感情也得到了雙方父母的支持,
卻沒想到未婚夫在戰亂之中丟了性命,為此她沉寂了很多年,
推掉了一樁樁的婚事,就這樣耽誤了結親的年齡。
她和賀弘文之間沒有愛情,卻是最合適彼此的人。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做了什麼?讓明蘭直呼:學到了!
兩分鐘看完淑蘭和離全過程。
劇中,淑蘭能和離成功,多虧了明蘭在一旁出主意。
面對有辱斯文的孫秀才,淑蘭媽李氏只會源源不斷的送錢,
大老太太也在旁邊束手無策,活了半輩子的大老太太真的想不出一點辦法嗎?
nonono,原著中她才是整件事情的掌舵人。
淑蘭和離分為決定和離和和離當天兩部分,
決定和離那天,淑蘭滿眼是淚的回到娘家,
原來是孫秀才的外室有了身孕,孫子母子非要將這個舞姬納進門。
面對孫母的上門威脅,大老太太只給了四個字,「去母留子」。
孫氏母子不同意,甚至還趁淑蘭不在,將那個外室接到家里按正妻侍奉。
這期間源源不斷有人來盛家勸說,希望盛大太太能松口,
但她一直閉口不言,半個月后,大老太太突然把李氏叫來,說要淑蘭和離。
李氏原本不敢,大老太太解釋到,女人一生無非靠三個男人,
父親、丈夫、和兒子,現在父母健在,還能護著淑蘭,
以后若只剩哥哥嫂子,終究是隔了一層的,
孫秀才這個丈夫指望不住,兒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有,
如果不和離淑蘭未來還不知要受多少委屈。
決定和離之后,就要開始做準備了,大老太太先是將明蘭祖母請來,讓她也能做個見證。
除此之外,還請來了雙方的族長,德高望重的老人,以及當地的通判錄事。
請孫氏族長,是為了孫氏母子不講理時,族長能考慮到全族的利益,進行施壓。
請本地通判是為了有他坐鎮,孫志高不能太放肆。
請錄事是為了談判一旦成功,能立馬起草文書,簽字畫押,
否則遲則生變,只要有了文書,就是鐵板釘釘了。
除此之外,大老太太還設法弄到了那女子的籍契,掐住了孫氏母子的七寸。
到了當天,先將孫氏母子請到盛家,他們前腳剛出門,
留在孫家的人立刻就動手了,外面的粗使雜役們擋住門口,
里面的管事婆子迅速打包,將淑蘭留在孫家的東西全都打包回了盛家。
這里是為了將淑蘭的嫁妝捏在自己手里,這樣才能更好的談判。
接著,安排好了出場順序,先是由李氏夫婦出面唱紅臉,
堅持和離,嫁妝也要一分不少的拿回來,在雙方僵持不下時,
大老太太再唱白臉,說起自己的丈夫因為娶進門一個青樓女子,
導致大女兒夭折,家業也被敗光了。
說完這些,再說如果孫氏母子同意和離,就把嫁妝留給他們一半。
整個過程,盛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錢財,避之以利害,
一環扣這一環,一步步引孫家人入甕。
明蘭和品蘭在隔壁房間聽完整件事后,一臉沉思的模樣,
這些天來的不解之事,她終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