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柏和顧廷燁根本不熟?原著中顧二的至交好友,竟是最不起眼的他

小九 2023/05/06 檢舉 我要評論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原來在《知否》的原著中,顧廷燁和長柏根本就沒啥交集。

別看在劇中這兩人自幼相識,之后更是成為了知己好友生死之交,連網友都忍不住吐槽,長柏要是柏蘭的話,還有明蘭什麼事啊。

但在原著中顧廷燁出場很晚,大多數時間都只存在于別人的口中。

他們小時候根本就沒有投壺賭聘燕,顧廷燁也沒有去盛家的書塾讀過書,和他私交甚好的人不是長柏而是大姐夫袁文紹。

當年顧廷燁出去闖蕩江湖,正好遇到了八王爺有難,熱心腸的他出手相助,就這樣和八王爺成了朋友。

有一次他去替八王爺打探消息,恰巧遇到了袁文紹。

袁文紹和顧廷燁也算是辦半個發小,那時的袁文紹早已和華蘭成婚,見到顧廷燁之后并沒有嫌棄他落魄也沒有因為他的壞名聲離他遠遠的。

而是很熱情的邀請他去喝自家孩子的滿月酒,這讓顧廷燁看到了袁文紹并不是趨利避害的小人,而是一個古道熱腸的君子非常的欣賞他。

這兩人就這樣又搭上噶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這次的忠勤伯爵府之行,讓顧廷燁見到了長大之后的明蘭,瞬間就被他吸引,對她有了小心思。

在原著中,是袁文紹和華蘭幫顧廷燁跟明蘭牽的線搭的橋。

盛家人不同意也是華蘭在拼命游說,這里面根本就沒有長柏什麼事。

而在原著中和長柏交好的人是齊衡,他們倆既是同窗同年又是同僚,情同兄弟。

長柏這個人是不喜歡和權爵子弟頻繁往來的但齊衡卻是個例外,兩人不僅是一生的摯友,長柏甚至還為明蘭和齊衡之間的錯過而遺憾過。

晚年的齊衡也是經常去盛家喝茶做客,更是看上了長柏的庶出孫女,親自去幫自己的二孫子提親。

雖然電視劇在改編的時候,將顧廷燁和長柏的關系進行了重新的梳理和改進,但這其中所要表現的觀點是沒有變得,那就是朋友之交貴在真誠。

寶子們喜歡劇版的改編嗎

劇版沒拍的華蘭大婚竟然暗藏了明蘭的婚戀觀

劇版《知否》第一集就是華蘭納征,但卻并沒有拍她出嫁時的場景。

而在原著中,作者用了一整個章節來描寫華蘭出嫁,這里面自然少不了一些小伏筆啦

華蘭出嫁的那天,賓客們足足熱鬧到半夜才離開,不過小孩子是沒有夜生活的,小明蘭早早的就被帶回了壽安堂。

收拾好一切之后小明蘭和祖母躺在一起說話,祖母突然來了興致讓明蘭背一首有關結婚的詩,這時的明蘭背起了《詩經》中的《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zhēn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祖母聽完之后連連點頭,卻又似乎輕輕嘆了口氣,她跟明蘭說,自己年少時最喜歡的是《柏舟》。

但是現在想起來覺得它不如《桃夭》實在,還說女人這一輩若真能如桃樹般,明艷的開著桃花,順當的結出累累桃果,才是真的福氣。

已經犯困的明蘭根本聽不清祖母再說什麼,只是迷迷糊糊的回答道,桃樹結不出桃,肯定是地不好,換個地方種就好了。

重新培土施肥澆水,總能成的,除非桃樹死了,不然還得接著種呀

祖母剛聽到這些話時是有點震驚的,但仔細一想這小丫頭說的還真有點道理。

就是這麼幾句漫不經心的話就是明蘭婚姻觀的真實寫照

原著中的明蘭非常的現實

齊衡,一個身份品貌都俱佳的風雅少年。但明蘭卻拒絕了他,為什麼?

因為他的家世、地位在明蘭眼里就是那個會讓桃樹死的土地。

而賀弘文是盛老太太能為明蘭找的最合適也是最好的對象了,但偏偏她有一個表妹。

曹錦繡就像一根刺一樣,如果不拔掉那麼賀弘文就是那個會種死桃樹的土地。

至于顧廷燁,一開始明蘭對他并沒有很深的感情,甚至是那種能隨時收回的情誼。

結婚還不到一個月就為自己想好了退路,真的是地不好就換一個地方種。

不將人生完全寄托在另外一個人身上,盡最大的努力過好自己的日子,遇到適合的自然碩果累累,遇到不適合的也能抽身

這種婚姻觀寶子們趕緊學起來啊

知否中,王家為什麼在如日中天的時候,讓兩個女兒全都下嫁?

王若弗和王若與都是王家的嫡親女兒,再加上王家當時的權勢,有個配享太廟的老爹。

他們家的女兒若是想高嫁其實并不難,可她們姐倆卻偏偏全都低嫁了

來上門求親的世家公子不在少數,可王老太師和王老太太都不咋滿意。

首先王家的家世在當時已經很高了,能和他們家實力相當的家族并不多,往上找可供王家選擇的人家也沒有幾個。

而且王老太師是文官,文官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名聲,對比盛纮就知道了,他一個五品小官在官場上都畏首畏尾的,生怕被冠上一個攀龍附鳳的壞名聲。

王老太師這個級別的就更潔身自好了,他不需要犧牲女兒的婚姻為自己鋪路,反而是肯讓嫡女低嫁會給他帶來一個好名聲。

除此之外若是對方與王家門第相當,或者是比王家地門第更高,女兒在婆家受了委屈娘家是不好出面撐腰的。

就像華蘭一樣,被婆家欺負了那麼多年,直到明蘭拿到了誥命才去替她撐了一把腰。

而低嫁就不一樣了,原著中如蘭在文家受了什麼欺負,王若弗便要跑去敲打一下文家人,低嫁女有底氣啊。

再看看王家這兩女兒,王若與也就是康姨媽作為嫡長女,那是被王老太太捧在手心里長大的。

在王家不說呼風喚雨,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被養的刁蠻任性無法無天,那是一點虧都不愿意吃的主,她這種性子自然不適合高嫁。不然犯了事保不住

而王若弗,雖然也是嫡女但卻是在鄉下叔父家長大的,沒什麼心機也沒什麼手段,她更不適合高宅大院,不然犯了傻護不了。

當初盛纮中舉祖母帶著盛纮去王家提親,被王老太太一眼相中,長得好看、書香世家、新科進士、老家有錢家底厚、還有一個勇毅侯獨女的嫡母。

當即就想著在兩個女兒里挑一個嫁過去,結果王若與嫌盛家門第低,自己挑了更富貴的康家。

王老太太挺看不上康家的,但王若予就是看上了康海豐她也沒辦法

不知道康姨媽看著之后處處都比自家強的盛家,腸子有沒有悔青了呢?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