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最睿智的盛老太太,跟張桂芬比起來,真的差遠了

小九 2023/03/03 檢舉 我要評論

要說《知否》里最睿智的人物是誰?估計大多數人會說是盛家的祖母老太太。

她不僅把庶子盛纮培養成才,還能幫助他分析官場的形勢,給出正確合理的建議;她能把華蘭和明蘭都教育的很好;她不僅能一眼看穿別人的心思算計,還深諳人性,思慮清晰。

可就是這麼一個睿智的老太太,卻凄苦了大半輩子,從一只驕傲的鳳凰變成了每天都在思慮謀劃的斗雞。

她是金陵侯府的獨女,享受著金尊玉貴前呼后擁的生活;她是個脾氣倔強有主見的人,寧愿忤逆父母也要嫁自己選的夫婿;她不想向命運妥協,堅決不做對丈夫低眉順眼,順應丈夫妻妾成群心意的世俗女子。

然而她奮起反抗折騰了半生,最終卻落下個人亡情逝,聲名狼藉的下場。

都說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前半生過得幸福的人多半會婚姻不幸,盛老太太就應證了這句話,可跟盛老太太有著一樣出身的豪門貴女張桂芬,甚至遭遇了比盛老太太更加不幸的婚姻,可她卻活得比盛家的這位祖母強多了。

張桂芬是英國公的老來得女,自然從小就十分受寵愛。

到了婚嫁年紀,母親本已經給她物色好了門當戶對的好人家,結果她卻成了政治婚姻的犧牲品,不但嫁給了一個心里只裝著亡妻的二婚男,還要被一個有誥命傍身的貴妾壓制。

堂堂一個豪門小姐,明媒正娶的正妻每天都龜縮在自己的小院里,不管家,不應酬,活得像空氣。

張桂芬本來對這樣的生活也沒有半分指望,眼看著就要香消玉殞,可在別人的勸說和鼓勵下,她骨子里將門虎女的血液又沸騰了起來,不僅活出了自己的風采,還成功吸引了丈夫的關注;不僅趕走了傲慢無禮的貴妾,還過上了時常給丈夫甩臉色,兒女滿堂的生活。

同樣是有著高貴出身的女子,同樣是受不了氣不想向命運低頭不認命的人,為什麼張桂芬能過上好日子,盛家的祖母卻把日子過得一團糟呢?原因有哪?

1,妥協不等于認命

盛老太太是個倔強要強的女子,作為金陵侯府的獨女,又有著在宮里居住的經歷和見識,求親的人當然不在少數。

本來父母想給她找個門當戶對的好人家,可身在侯府,她的交際圈都是那些王公貴族,當然也知道這些人的后院都是什麼樣子的。

每個女子都有對愛情的向往,對婚姻都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期許。

所以當她遠遠看了一眼新科探花郎后,就墜入了愛情,她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決然地要嫁自己選的男人。

她沒有向父母妥協,堅決跳出自己熟悉的圈子,她認為自己的堅持會換來一個全新的世界,可沒想到她一眼看上的男人也不過是個世俗的男子。

探花郎娶她并不是因為多麼愛她珍惜她,被一個豪門小姐看上,探花郎自然不會拒絕,有個愛他的妻子挺好的,至于他愛不愛妻子都無關緊要。

在男人的認知里,妻子就是娶回家的管家,只要面子上過得去,他可以繼續尋找他愛的女子做妾室。

后院的女子對男人而言就像是衣服一樣,有能穿出去撐場面的,也有穿著舒服的居家服。

她拼盡一切也要嫁的男人竟然也不過是個世俗的男子,有著跟別人一樣妻妾成群的想法,年輕時的盛老太太有著高貴小姐的倔脾氣,哪能受這樣的氣。

于是她開始折騰,吵鬧,把一切的過錯都歸咎在探花郎的花心上,最終兩個人的關系越來越淡,探花郎跟妾室生兒育女,而她唯一的孩子也被得寵的小妾算計死了。

要是她能認清男人花心是本性的事實,稍微做出妥協,拿出自己的威嚴把妾室管得服服帖帖,也不至于落個失去丈夫,失去孩子的下場。

在這一點上,同樣是有著大小姐脾氣的豪門貴女張桂芬就一直都在妥協。

張桂芬的婚姻是父親的安排,而父親是受了皇命。

沈從興是個死了妻子的二婚男,家里還有亡妻留下的幾個兒女,這樣的男子并不是良配。

可他有國舅的身份,皇帝又有心讓英國公張家挑一個女兒許配給他。

張家不只有張桂芬一個女兒,可同族的那些堂姐都沒有張桂芬的分量重,為了表達誠意和對皇帝的忠心,父親還是選擇讓年紀輕輕的張桂芬做了填房。

對于父親的決定,張桂芬很傷心,可又無可奈何,她不敢反抗也不能反抗,只能妥協接受。

她知道這場婚姻對于張家的重要性,雖然不情愿,雖然在沈家的日子過得不好,她還是努力維持著表面的和平。

沈從興娶了亡妻的妹妹做妾室,她不管;皇后怕小鄒氏受欺負,封了誥命傍身,她也不問;沈從興前妻留下的孩子都在小鄒氏的手底下養著,從不稱她一句母親,她也不惱;哪怕是沈家的管家權都在妾室小鄒氏的手上,她也不嫉妒。

她活在自己的小院里,沒事兒從不出門,安心過自己一個人的日子,對她而言,跟張家相比,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生活而已。

張桂芬有了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日子雖然過得孤寂倒也落個清靜。

2,男人究竟喜歡怎樣的女子

盛家老太太還是榮寵一身的徐家大小姐時,一眼就看上了探花郎,鐵了心要嫁給他。

可探花郎愿意娶她,并不是對她情根深種,他看上的不過是徐家的地位以及她侯府獨女的身份,做了徐家的女婿,對他探花郎的仕途絕不是一星半點兒的好處。

正室妻子對于一個封建男人而言,不過是一件體面的外套,而徐家大小姐剛好就是這件外套。

享受完新婚燕爾的探花郎,開始找各種理由給自己納妾,故交之女,上司所賜,以及多年服侍的情誼,他用這些爛到家卻又讓人不能拒絕的理由給自己收了幾個喜歡的女子。

而從小沒受過半點委屈的徐家大小姐看到自己男人的真面目后,并沒有想過要如何妥善處理所面臨的問題,而是發大小姐脾氣,跟丈夫爭吵,置氣,甚至惡語相向。

如此這般不僅沒有讓丈夫「幡然醒悟」,反而把丈夫越推越遠。

探花郎對她本來就沒有愛情,新婚時的夫妻和美不過是一時的新鮮感,可這位從小被捧著長大的大小姐,天生就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所以她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讓丈夫愛上自己,離不開自己。

這也是她婚姻失敗最根本的原因。

每個男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和大男子主義,他們希望被仰望被依賴,而不是被指手畫腳。

徐大小姐一直都壓著他,管著他,反而會讓他更叛逆,想沖破這種約束。而且徐大小姐對他親近別的女子表現得越反感,他就會覺得自己很重要,被在乎。

有句話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

不僅盛家的這位探花郎是這個心理,所有的男人都是這個心理。

既不能主動放下身段吸引丈夫愛上自己,又對他表現得過于在乎,徐大小姐注定會經歷失敗的婚姻。

同樣嫁了一個不愛自己的丈夫的張桂芬,她為什麼能改寫失敗婚姻的結局呢?

電視劇里張桂芬經過明蘭的勸解,從失望悲觀中走了出來,翻出自己的馬球裝備,跟明蘭一起在球場上馳騁。

她本來就是將門之后,颯爽的英姿成功吸引了沈從興。

沈從興是個武夫,自然不喜歡嬌滴滴的小姑娘,張桂芬上馬能打球,下馬能跟他討論兵書,推演陣法,這樣的女子沈從興怎麼能不愛。

原著中的張桂芬經過母親的勸說,不再聽天由命,而是努力改變現狀。

沈從興寵愛妾室,她平淡對待,妾室手握大權胡作非為,她不管不問,甚至還推波助瀾,當小鄒氏犯下大錯,甚至連累到沈從興時,她才出手解救丈夫。

這時候,任憑沈從興再寵愛小鄒氏,再舍不下前期的那份情誼,他都護不住鄒家了。

不得不說張桂芬對付妾室小鄒氏的手段真的很高明。

小鄒氏拉著姐姐生的孩子不放,挑唆他們跟張桂芬的關系,張桂芬也不生氣。

等到孩子長大要議親的時候,張桂芬也不出面張羅,只是提個意見,不被采納也沒關系。等到孩子們一個個的婚姻不順時,沈從興自然就發現了張桂芬的好。

張桂芬能過得好的原因,是因為她并沒有多愛沈從興,也沒有把自己過日子的指望全都放在他身上,她很自私,所以很幸福。

3,

愛情能成就婚姻,但婚姻不一定能成就愛情,婚姻的成敗靠的是經營,而不是夫妻之間多愛對方。

再多的愛也會在財迷油鹽中變淡,在不斷爭吵置氣中變無。

少一點愛多一點責任,少一點付出,多一點自私;把自己變成既可以融入家庭,又可以獨立自主的個體;夫妻之間彼此留些空間,保持自己的神秘感和寶藏價值。這樣才能把婚姻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