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是我生的,這討兒媳婦的事情,為什麼不讓我做主?!
老爺說都不跟我說一聲,便請人去說親,我這個做親娘的現在才被通知兒媳婦是哪家姑娘,老爺將我置于何地?!」
王氏覺得委屈,長柏考了那麼好的成績不去求個外放,卻要到翰林院做個下等的庶吉士,現在連娶親的事情都瞞著她,只通知她坐等當婆婆,自己還失去了選兒媳婦的權利,她怎麼可能不鬧。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瞧上了你大姐家的閨女。若不是我先下手為強,怕是這個月你就要借外甥女過來住了吧!」盛纮一臉冷笑。
「允兒有什麼不好?知書達理,秀外慧中,又與長柏有中表之親,彼此知根知底,我瞧著再好不過了!」
「就是知根知底,別的不說,大姐夫這樣好的家世,官兒做的還沒有我大。前幾年為父丁憂,竟然丁出好幾個妾生子來,被御史台參了個孝期納妾,罷官在家,這樣的親家你也敢要?!」
王若弗羞憤難當,夫妻倆不歡而散。
1,
王氏想討外甥女康允兒給長柏做老婆,不只是看上了康允兒的秀外慧中。
她在王家做姑娘時,與大姐姐的關系也不算很好,兩個人還吵鬧過,大姐姐伶牙俐齒又素有心機,還慣會討好父母,王若弗沒少吃她的虧。
可後來結婚后,盛家和康家此消彼長,情勢掉轉,她姐姐便常來信哀嘆訴苦,幾年前便開始游說結親的意思,恭維奉承地她很舒服。
王若弗便想著,若是康允兒做了盛家的兒媳婦,一來可以在姐姐面前顯擺自己在盛家的地位(說啥是啥),二來有了康允兒在自己手底下討生活,姐姐以后肯定還會更加恭維自己。
可王若弗不敢把自己的真心話說出來當理由呀。
「我那大姐夫也不爭氣,如今姐姐身邊的庶子庶女加起來總有十幾個,姐夫又不會生財,要聘禮要嫁妝的,姐姐不知賠進去多少嫁妝。
雖說康家已經是個空架子,可她家的門第也不算辱沒了咱們盛家呀。
而且她家大哥兒也算爭氣,前幾年做了禮部主事,我這做妹妹的總要幫襯一二才是。」
王若弗在盛纮那里碰了釘子,只能求到盛老太太這邊。
「你倒是好心,可說句不中聽的,姊妹再親也親不過兒子呀,回頭長柏出息了,追封誥命都少不了你的。」
長柏想要有出息,必須要有個得力的岳家,這點康家是不具備的,是想要兒孫出息,自己還能混個誥命,還是舍棄這一切救為了幫襯以前對她還不甚友好的姐姐,王若弗自己也盤算起來。
可同樣的事情落在賀家就不同了。
自古寡母帶大兒子,所寄托的心血遠大于普通母親,賀母也望子成龍,賀弘文小時候還被母親要求走科舉之路,可面對兒子的前程和姐妹情深之間,她慌了手腳。
「當初曹家嫌棄我們,口口聲聲要把閨女高嫁,現在敗落了,又想起有你這個親妹妹,弘文這個親外甥了。」
「我瞧了這麼多年,盛家這門親事再好不過了。
我們眼看著就要回白石潭老家,他大伯又要去外地赴任,到時你讓弘文靠誰去?
高門大戶的嫡女咱們攀不上,低門小戶的又瞧不起,尋常人家的庶女又上不了台面。
明蘭的父兄都在朝為官,家底富足,她雖說也是庶女,但深受父親和兄嫂的疼愛。
這樣的岳家才能給弘文一定的依仗。」
賀老太太也苦口婆心的勸說賀母,到底是兒子的前程重要,還是姐妹的情深重要。
賀母以前也被姐姐瞧不起,現在姐姐要死要活地求到她面前,把她當天神一樣乞求,救命稻草一樣抓著不放,給賀母的心理帶來了極大地滿足。
可到底是兒子親,還是姐妹親呢?
王若弗和賀母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2,
「我也是做婆婆的人,知道你的想法,你是不是怕海家勢大,以后壓制不住兒媳婦?」
「你不必擔心,孔嬤嬤曾與我說過,海家的二小姐人品德行都是極好的,必能與你和睦相處;那康家的大小姐是你的親外甥女,難道你就能擺起婆婆的款兒,下狠手管教了?」
王若弗再笨也回過神來,雖然很愛兒子,可還是替外甥女擔憂。
「可是允兒怎麼辦?她都十七歲了,姐夫如今又沒官職在身,高不成低不就得,眼看著就要被耽誤了。」
盛老太太立馬把宥陽大房家的盛長梧推了出來。
「康家雖說是世家,可如今為官的也就你外甥一個,也并沒有什麼家底,宥陽盛維不敢說家財萬貫,也算得上殷實富足,就算將來兄弟倆分家單過,長梧也是富富有余的。
而且長梧已被保舉武將,既有官身又有人品,家財又豐厚,這門親事不算委屈了你外甥女。」
兒子得到更大的靠山,外甥女也有了好的著落,王氏不再糾結,開開心心地去找姐姐商量允兒的親事。
康允兒能接受被安排,為什麼曹錦繡一定要咬死嫁入賀家呢?
賀家對曹家一家人真的夠好了,又給他們找房子,又添置仆人,還送去許多金銀,曹家一大家子的衣食開銷都靠賀家接濟,這樣的好親戚放到現在,請給我來一打。
得知曹錦繡想嫁給賀弘文時,賀母很吃驚,賀老太太很憤怒(尤其是得知曹錦繡已經給人做了妾,還一副少女打扮想擠走明蘭,嫁給賀弘文做正妻后)。
賀弘文雖然對表妹的遭遇很心疼,可他早就把明蘭當成自己以后的妻子了,自然事事先想到明蘭。
明蘭不同意曹表妹做妾,也沒有讓賀弘文對她不管不問。
而是讓他從經濟上幫助曹表妹,幫她醫治,幫她尋個好婆家,幫她在婆家撐腰,只要不讓她進賀家為妾,明蘭愿意竭盡所能幫助她,當然也不會阻止賀弘文幫曹家。
對曹錦繡和曹家來說,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做了賀弘文的義妹,有了名分上的依靠,賀家出面做媒,以后保她在婆家安穩,她也能衣食無憂一輩子。
盛老太太為允兒找好下家時,王若弗歡喜得不行,為何賀弘文要妥善照顧曹錦繡,賀母就不同意了呢?
3,
賀母一面以孝道為由給賀弘文施壓,一面把明蘭當成突破口,讓她先點頭同意。
「那日明蘭無言亂語,祖母已經教訓過我了,不過是長輩們之間平日里說說的玩笑話,算不得什麼的,賀家哥哥要納誰為妾,與我何干!」
被賀母逼問的厭煩,又看到床腳站著的賀弘文一臉無奈的樣子,明蘭悠悠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句「與我何干」,直接把自己從賀弘文的未婚妻變成了路人,最多是朋友。
賀母不由得一驚,賀弘文也滿臉失落。
賀母撇開長輩直接找明蘭說這件事,就像想仗著自己是長輩的身份,明蘭平日里看著溫順懂事兒,再加上曹錦繡哭泣求情外加保證不爭寵的誓言,明蘭抹不開臉面就同意了。
誰知她竟然直接不干了。
賀母本身也沒想為了曹錦繡失去明蘭這個滿分好兒媳,只不過想著她不過是個庶女,能嫁到賀家這麼好的人家,不會為了一個妾室就輕易放棄。
何況兩家已經明里暗里交往這麼多年了,結婚辦喜事也就是臨門一腳的踢球射門了,明蘭即便再不喜曹錦繡,也不會為了妾室的事情就悔婚,男人納妾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過是早納妾,晚納妾和納誰的事情。
若明蘭想通了這一點,一定會接納曹錦繡。
一來是顯得之間賢惠大度,不善妒,二來也能討好她這個婆婆,為自己以后在賀家的生活鋪條路。
所以在賀母的盤算里,明蘭除了答應,沒有第二條路可選。
可明蘭依舊頂著壓力不同意,既然嫁給賀弘文就一定要接納曹錦繡,那不嫁算了,就當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兩家依舊只有長輩之間的交情。
隨著賀老太太攜盛老太太前來,把明蘭跟賀家的身份撇了個干凈,賀母才后怕起來。
怕盛家會把曹家大赦后沒有回原籍,而是私自進京投靠親戚的事泄露出去,讓曹家受罰,也怕盛家真的不認這門親事了。
賀母躺在床上,看著兩位老太太攜明蘭離去,無力地揚著手:「不,不」再也說不出話來。
此時的賀母后悔了嗎?
她為了所謂的姐妹情深,為了姐姐那些恭維的話,為了證明自己的偉大,親手毀了兒子的姻緣前程。
4,
作為母親,王若弗和賀母都是自私的人。
王若弗選康允兒做兒媳是享受姐姐的恭維,被人夸耀乞求的感覺真好,可當面臨實際利益的選擇時,她依然為了兒子,為了自己,放棄了所謂的「姐妹情深,相互幫助」。
賀母在明蘭和曹錦繡之間糾結,也是受困于兒子的前程和姐妹情深,不過她想兩者都要,把困難痛苦的包袱甩給明蘭背著,只要拿下明蘭,她既能保住了兒子的前程,又能「救助」受困的親戚。
這樣的人,是真的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