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知否》電視劇的時候就發現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
沾了小公爺和華蘭的光,王若弗終于肯帶著明蘭出去見世面了,第一次出門就去了吳大娘子的馬球會。
為了幫嫣然贏回簪子,明蘭上馬打球,大放光彩,也吸引了吳大娘子的注意。
也就是這場馬球會,吳大娘子看中了明蘭,隔三差五的請她參加各種宴會,明眼人都瞧得出來她的心思,她是想讓明蘭做兒媳婦。
可她天天往盛府送東西,又以各種理由設宴請明蘭來示好,為什麼不直接上門求娶明蘭呢?
畢竟以梁家的地位和家財,娶個五品官家的庶女做兒媳婦,應該很容易啊!盛家應該求之不得才對。
可吳大娘子為何兜兜轉轉的,一會兒對明蘭好,一會兒暗示她嫁入齊國公府無望,就是不開口求親呢?
在《知否》原著中,這位吳大娘子也是如此,始終冷著臉看人的她愿意對明蘭微笑,會攔著平寧郡主的話表示自己相中了明蘭,會送去名貴的皮貨給明蘭做衣裳,但僅此而已,她從不開口跟盛家人說求娶明蘭。
吳大娘子這麼爽利的人,為什麼看上明蘭了卻不愿意開口去求娶呢?
1,
梁家是京城數一數二的富戶,不但有錢還有權,據王若弗說,府里用的碗都是銀的,吳大娘子的私房錢都夠一家人花幾輩子。
這樣的人家,女孩子肯定擠破了頭想嫁進去,墨蘭便是其中一個。
原著中,吳大娘子是在華蘭兒子的滿月宴上看中明蘭的,當時有華蘭的婆婆殷勤地推銷自己的外甥女,有墨蘭諂媚討好,可吳大娘子一直冷著一張臉,只在看到明蘭后稍稍面色緩和了一點。
還開玩笑說,若是自己有一個這麼標致的姑娘,肯定也要藏起來。
後來的幾次聚會中,吳大娘子有意無意地試探過明蘭的嫡母王若弗,也透露出相中了明蘭的意思,可明蘭的表現太過于冷靜。
以梁家的地位,梁晗又是嫡子,雖然不是長子無法繼承爵位,可蔭封還是有的,弄個不大不小不擔責任的官當當,又有母親的私房錢傍身,一輩子也能活得瀟灑自在。
若換做旁的女子,比如墨蘭,聽說吳大娘子看上了自己,感受到吳大娘子的熱情,那不待高興的整晚睡不著呀。
雖然礙于顏面不能表露的太明顯,但也會對吳大娘子更熱情,更親切才對。
可明蘭再規矩不過了。
從不跟嫡母出門應酬,即便是偶爾出門一次,也是躲在姐姐們的后面,即便是被人叫到人前,也是中規中矩,問什麼答什麼,沒有半句廢話。
聽說明蘭要出遠門,吳大娘子緊著送些皮貨過來。
「我娘家兄弟在北邊,那兒天寒地凍的,皮毛確實極好,每年都會送來些,我挑了幾張送過來。」
王氏趕緊讓明蘭上前謝禮,吳大娘子又拉著她說,「這麼大冷天出門,可得當心身子,衣裳要穿暖些。」語氣頗為憐惜。
明蘭恭敬地謝過吳大娘子的關心后,就站在了嫡母身后,并沒有半句多言,也不跟吳大娘子套近乎。
吳大娘子雖然喜歡明蘭中規中矩的樣子,喜歡她話不多言的性子,但從她的反應中也能看出她并沒有對自己能嫁入梁家感到欣喜。
明蘭的冷靜讓吳大娘子有些吃不透,都說子女的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也要正主心甘情愿,以后的日子才能夫妻恩愛,婆媳和睦呀!
2,
自從在華蘭府上見過明蘭后,吳大娘子在半年之內去過盛家三次,而且前兩次都是叫人陪著的。
第一次是華蘭陪著,第二次是隨著另外幾個官眷一起來的。
盛家跟梁府的關系是轉折親的轉折親,本沒有來往的必要,她這般行徑,盛府便有人議論說吳大娘子是來盛家挑兒媳婦的。
可吳大娘子為人謹慎細致,而且剛開始她對誰都冷冰冰的,王氏每次都讓三個蘭一起出來走動一番,吳大娘子始終不說看上了哪個。
第一次去盛家,她只是靜靜的坐著,面對墨蘭的熱絡,只是淡淡的笑一下,從不接嘴,倒是給墨蘭鬧了幾次尷尬。
第二次去盛家,梁夫人明顯表示出對明蘭的善意,坐下后便拉著明蘭細細問話,但也只是點到為止。面對墨蘭的奉承,她只是回了一句,府上的四姑娘也大了,該緊著說親事了,可別耽誤了。
吳大娘子表現出對明蘭的善意,拒絕了墨蘭的奉承,大家肚子里都清楚了。
梁家跟盛家比起來,絕對是高門。
對于這門親事,吳大娘子要達到的效果是,她暗示了自己相中明蘭,盛家也知道她的意思,別家也明白她的想法,如此一來就不會再有其他人再來打明蘭的主意,比如平寧郡主,盛家也思量一番該如何回復。
最終大家通過暗示的方式達成一致,梁家再出面提親,盛家滿口答應,如此一來皆大歡喜。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老皇帝剛死,當時正是舉國同悲,幾個皇親國戚都關進了培訓班學習禮儀規矩,哪有人敢在這個時候求親說媒。
盛家是清流門第,最注重禮儀規矩,吳大娘子也怕自己貿然去盛家提親,被盛家拒絕,那梁家的臉也丟了(豪門富戶連個小庶女都娶不到,多丟人)。
當初華蘭跟忠勤伯爵府結親,也是盛纮托人打聽袁文紹的人品如何,結果中間人把袁文紹夸了一番后,又跟忠勤伯爵府透露了盛纮的心思,人家對盛家也滿意,這才上門求娶,下聘定親。
若是跟燒火棍一樣只有一頭熱,那親事自然成不了。
顧廷燁求娶余嫣然就是個例子,正兒八經地請媒人去說親,結果還被耍了,最后鬧了個大笑話。
所以,吳大娘子一定要對這門親事十拿九穩了,再去盛家提親。
3,
自從在華蘭處第一次見到明蘭后,梁府的吳大娘子就開始打聽了。
她知道明蘭從小養在祖母身邊,跟盛家的其他女孩不同,明蘭的親事不是王若弗和盛纮能決定的,只有盛家的老太太點頭了才算數。
雖然聽到她的意思后,王若弗表現的很興奮,可是她決定不了明蘭的婚嫁。
當初顧廷燁求娶余嫣然的時候,余嫣然的父母也都同意了,可余嫣然是祖父母養大了,祖父一直不點頭,還威脅兒子要休掉兒媳婦。
一番鬧騰下來,誰的臉上都沒光,最終嫣然的父母也沒能如愿。
都是在京城貴族圈混慣的人,吳大娘子對盛家的老太太也有所耳聞,當年她以侯門獨女的身份下嫁,婚后的處事,以及守寡后的所作所為,過往種種都能證明她是個什麼都能做出來的狠人。
而且從明蘭的行事來看,她把明蘭教得很好,也把明蘭當心肝寶貝一樣疼愛。
所以,即便是盛纮和王若弗對梁晗,對梁府都滿意的拍大腿,只要盛老太太不滿意,也白搭。
而這段時間,盛老太太并不在京城,她也不能從交談中窺探到盛老太太的意思,所以也不敢貿然去盛家求親。
不但吳大娘子有這方面的顧慮,連王若弗得知她看上明蘭后,雖然很開心,陪她說話時熱情高漲,但也從未許諾過什麼。
只是激動得回到盛家就跟盛纮分享喜悅。
「在親家府上飲滿月酒那日,吳大娘子一眼就相中了明蘭,也不嫌她是庶出,直說這孩子討喜,品貌雙全。
永昌侯梁家,那是什麼人家,那哥兒雖然是個幺子,卻是個嫡子,如今正要補五城兵馬司副指揮使的缺。
怎麼樣,這門親事比賀家強吧!」
看盛纮有些松動,便又添了把火。
「我也是為明蘭著想,梁家跟賀家,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明蘭若能與梁家結親,以后長柏也能多個依靠呀。
那后生名叫梁晗,老爺且慢慢打聽,想好了說辭,待老太太回來好勸。
老太太的脾氣你也是知道的,若那梁晗人品過關,想必她也不會咬死賀家。」
對于這門親事,盛纮和王若弗都滿意,可關鍵還在老太太那。
王若弗和盛纮都不敢打包票能說動老太太,除非她自己同意。
吳大娘子也是基于這個原因才沒有去盛家當面提親,她也想等盛纮夫婦把盛老太太說動了,自己再去拜見,雙方都滿意了,再走明面兒上的求娶過程。
4,
謹慎的人從來都不會魯莽行事,就如吳大娘子,雖然表面上看著風風火火的直腸子模樣,卻也是個心思縝密之人。
謀定而后動,不顯山不露水地做好所有準備。若事情能成,則是皆大歡喜,若不能成,也不會讓別人看笑話。
這樣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